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历史教学应贴近实际生活

 

【作者】 龙保尼玛

【机构】

【摘要】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民族中学

【关键词】
【正文】 

 

通过一次偶然的调查,我发现: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如何基于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需求而活化历史,构建生动活泼的历史课堂,成为历史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历史课的导入要寻找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切入点,引发学生对历史问题探究的兴趣,学生在生存和发展中的活动包括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

学生生活是离不开社会的,要让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就要把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也要联系其家庭和社会生活实际。历史课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给学生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如何设法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在整个课堂中都感觉具有挑战性,想去探究某些事物?导入相当于“凤头”,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视为教学的“定调”。例如在上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年的五月四日叫什么节呢?”全班齐声回答:“五四青年节。”“你们知道这个节日的来历吗?”很多学生回答:“不知道。”我就告诉学生:“这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那么,什么叫‘五四运动’?它发生在什么时候?它为什么值得我们后人用一个节日去纪念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急切想了解新课的内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历史课导人成功与否是影响这节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好的导入可以引人人胜,学生会被将要学习的内容所吸引,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巧设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会历史

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上课时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但是设置疑问要有技巧,巧妙的设问,能让学生进入角色,亲身体会历史,从而学习怎样从历史看现实和从现实看历史。例如我在上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讲到南京大屠杀的时候,讲了一些当时的历史事实和中日关系的现状以及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事实,引导学生思考:“日本为什么要篡改历史教科书?假如你是中国领导成员之一,你最想对日本首相讲的一句话是什么?”很多学生纷纷举手想要回答,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有的说是日本想掩盖事实的真相,不愿意把真相告诉下一代;有的说日本没有对军国主义认真地反省,我们中国也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学会居安思危。第二个问题学生的三个答案分别为:第一个回答是兄弟呀,我们要抓住机遇搞好关系,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第二个回答是世界人民都反对战争,在争取和平,你不能违背人民的意愿;第三个是你们要向中国人民道歉,因为你们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师生们对这些回答都不约而同地致以热烈的掌声,我表扬了积极举手的学生。下课了很多学生还是觉得意犹未尽,趁我在讲台签名的时候,上来跟我谈起他们从报纸和新闻中所了解的中日关系的现状。这节课之后,我对自己上课所设计的问题,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最主要的思考方向是:我所设计的问题是否有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历史,能否让学生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从而深入学生生活,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探究历史问题。

三、讲解历史,不脱离生活

我在讲七年级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时。首先提出问题:“魏晋南北朝是江南地区能够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出江南地区能够得到开发的原因有三个:(1)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2)大量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设置问题:“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得到开发的三个原因中最主要的是哪一个?”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看那个学习小组能首先探究明白。学习小组经过认真的分析、探究,最终达成共识——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地区开发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由此使学生明白先进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历史和现实的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因为学生关心现实远胜于关心历史。经过热烈的讨论、分析各小组争先恐后的展示探究结果,然后经过老师的引导、评价、综合、使大家明白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引进和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国策,明白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就是引进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建设服务,而且成效显著,现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就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成果。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而且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把历史教学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让历史深入学生心理,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历史现象很难再现,但是历史上涌现出的著名人物,并没有随着历史前进的脚步而淡出人们的视线,反而因为他们崇高的精神和气节而永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青少年正处于性格的塑造期,我们可以用历史人物的经历和精神去向学生阐述伟人成长的足印,让学生理解其实伟人的真正伟大的是他所坚持的精神,这样用历史人物的精神去影响学生的心灵,从而起到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把情感和价值观融合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历史让我们得到了智慧,既然历史给了我们智慧,我们应该用自己所学的智慧,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的心灵注入一股暖流,让学生能感受到历史的温情。

  • 【发布时间】2014/10/31 16:13:46
  • 【点击频次】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