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农村体育“因地制宜”谈教改

 

【作者】 许文东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农村体育“因地制宜”谈教改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吐丝口小学 许文东

  【摘 要】 因地制宜地在小场地上好体育课目前,在我县一些农村学校操场面积狭小的现象非常普遍。以我校为例,操场面积就一个三百平方米的篮球场,操场中最长的直线距离为25米,其中在体育课中可利用距离实际为20米,而固定性的体育设施(排球场、沙坑)更是极度缺乏,甚至,有时篮球场上同时出现三个班的学生在上体育课。在这样的场地条件下,要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从硬件条件方面讲是非常困难的。但面对着数百名学生渴望体育锻炼的目光,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有责任克服困难,高水平地完成好教学任务。因此,如何在有限场地上因地制宜上好体育课,成为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因材制教;因地制宜;自制器械 

  体育教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对实现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增强学生体质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大多数农村学校中,体育教学设施的缺乏又大大制约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尽管在《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中有明确的配备标准,而且较城镇学校而言标准有所降低,但对大多数农村学校来说,那还只是一个奋斗目标,还远远不能达到这个标准。那么,作为一名农村体育教师,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我在十几年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做了以下两方面的探索。

  一、因“材”制“教”,根据教材内容自制器械:

  谈到自制器械,有些老师可能认为这个话题已是“明日黄花”,但我认为其实不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的开发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许多体育教师的奇思妙想也层出不穷。如果课程开设所用的器械学校里没有或配备不足,那么我们体育教师应该怎么办呢?我想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我们自行制作部分急需的器械。用自制器械进行体育教学,不仅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对体育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下面介绍几种器械的制作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接力跑是个常见的项目。它既能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但要开展这个项目必需有接力棒,如果学校没有接力棒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找一些废旧拖把柄或直径3cm的圆木棍,将其按接力棒标准锯成30cm长的木棍,接力棒即成。如果漆上颜色效果更好。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做体操棒。

  跳高也是体育教材中经常出现的内容。但跳高器械比较昂贵,尤其是海绵包,大多数的农村学校没有。那么我们就来自制跳高器材。我们可以用直径5cm,长2m的木棍,下端固定在木墩或铁墩上,在木棍的一侧沿一条垂线从上到下每隔5cm钉上7-8cm长的铁钉,钉入2-3cm,这样做相同的两个为立柱。横杆可以用竹竿代替。海绵包可以用农村常见的柔软的秸秆、稻草之类,外面套上外套(外套可以用塑料编织袋或帆布缝制而成)。这样一套完整的器械就做成了。

  另外,利用废旧报纸也可以制作多种器械。如各种投掷物、接力棒、前滚翻(前滚翻中的低头,下颌和胸部夹报纸,膝和胸之间的团紧,膝胸之间夹报纸。)等技术动作练习的辅助道具。此外,跨栏架、助跳板、单杠、双杠等都可以自己制作。

  自制器材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自制器材要结合实际,根据需求制作一些切实需要、确实可行的体育器材。不能搞形式,图花哨,要把实用放在首位。做到经久耐用,使其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能够“重复使用”和“一材多用”。

  2.安全性原则:自制器材要具有安全性,制作时不能留任何安全隐患。只有器械的安全性和牢固性得到保障,才能尽可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此外我们在做器械时,在保证科学实用、安全牢固的同时,也要尽量把器械做的精致美观。[1]

  二、因地制宜,根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

  由于条件限制,我们不可能每种器械都来自己制作。在没有器械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呢?

  新课标实施以来,体育课程的设置也有了重大的变化,国家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余地。新课标提出“我国各地区各民族蕴藏着丰富的体育健身方法和体育项目,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增选或置换体育教学内容。”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体育活动,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课程中增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跳花绳、踢毽子、跳皮筋、跳竹竿、滚铁环等项目。这样既可以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还可以充分发挥学校载体之优势,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发扬,民族精神得以传承。因此,根据地域特点和民族文化,充分挖掘地方课程,开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是我们解决体育器材缺乏的另一个重要途径。[2]

  总之,我们完全可以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适当调整、增设各种教学内容,来避免使用短缺的器械。

  当然,教学内容的调整也不是“任意而为”的,调整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

  体育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基本任务,而且各年级也都有各自的年级目标。我们必须围绕这一目标调整安排教学内容,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完成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

  2.系统性原则:

  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一定不能将其肢解。要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提高,做到承上启下、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逐步的发展和提高。

  总之,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诸多现象诸多问题是我们力不所及的。但是我们可以就我们能力范围内的各个方面去思考、去探索、去努力。找准突破口,扬长避短,开拓创新,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书梅.自制体育器材应遵循的原则[J].中国学校体育,200904

  [2]孙武.“超市式”体育活动课管理的探索[J].体育教学,200802

  • 【发布时间】2015/1/14 17:28:52
  • 【点击频次】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