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流行音乐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作者】 张世荣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流行音乐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新疆第六师105111社区学校 张世荣

  流行音乐以其感性化、娱乐化、形式化等特征,越来越受到青少年学生的青睐与喜爱。它正以无坚不摧,势不可挡的力量横扫校园。勿庸讳言,传统的音乐文化正被他们抛弃,流行音乐正取代主流音乐,音乐教材中的内容。但是青少年学生年龄较小,身心各方面都处在发展过程中。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但自我控制能力、对外界事物的辨别、批判能力不高。青少年学生一旦对某种流行文化产生兴趣,常常会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如,部分学生对港台歌星的崇拜,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去搜集歌星的专辑,参加演唱会,有的还刻意模仿,甚至为此丧失宝贵的生命。对流行文化的过分沉溺,直接干扰着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影响其学业成绩与健康成长。

  1、过分追求娱乐,诱发道德问题

  英国学者利维斯认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往往推销一种“低水平”的满足,这种低水平的满足将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追求一种感官享受。[3]在感官的强烈体验中,流行文化总是让青少年学生处于一种悬浮状态,表现在内就是依凭自我感觉作情绪化的表达,无法清晰分辨现实,进行独立思考;表现在外则是行为的无节制和社会道德责任感与道德行为的缺失。此外,流行文化强大的娱乐性还常将青少年学生引入虚拟社会交往之中,混淆现实与虚拟的界线,使他们的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尤其是道德实践能力弱化,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

  2、混淆价值标准,导致认同危机

  “对一个社会,一个群体或一个个人来说,文化是一种维持认同的连续过程,它借助于一定的审美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凝聚力来维持这种认同”。但是流行文化给予正在成长中的当代青少年学生送去的是新奇的、充满无限感官的“符号诱惑”,其张扬现代生活方式,所包含的冲击与破坏性力量,常常摧毁了人们从先前生活中获得的秩序与意义感。这样就使青少年学生个体一方面仅从自我感受出发,以自我为中心,淡化对远大人生理想的追求和人生意义的严肃思考,产生自我认同危机;一方面又混淆社会主流价值标准,导致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价值认同危机。同时,由于现代传媒的快速发展,文化的意识形态问题正在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当前强势的西方文化价值观、时尚与观念也在流行文化中体现出来,如当前校园中流行过“洋节”等现象,往往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得弱化国家和民族层面的传统价值规范,导致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

  一、流行文化对学校教育产生影响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流行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还会越来越大。因此,探寻流行文化产生影响的成因十分重要。流行文化对青少年学生、学校教育产生影响的原因是多方面。

  (一)学生自身因素

  青少年学生身心各方面都处在发展之中。他们对新事物接受快,特别是在当前这样一个追求个性张扬的年代,对新潮的流行文化,他们往往是最早与最快的接受者,并且会随之在他们的群体中传播开来。但是由于他们涉世不深,思想单纯,对于流行文化缺乏一种鉴别能力和批判意识,不能区分出流行文化中的良莠不齐,因而盲目的接受与追逐更易使他们受到流行文化中消极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当前,无论学校还是家长大都对流行文化采取简单堵塞与强制隔绝方式限制青少年接触流行文化。但是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却易使之形成“越不让做,越要做”、“越是限制,越追求”的恶性循环,只不过接触方式由公开转为隐蔽罢了。

  (二)流行文化因素

  在现代社会中,快速的社会节奏,激烈竞争的社会压力时刻使大众感觉到一种生活的压抑。流行文化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它不要求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而转身以一种感性化方式,以满足大众感官需求的娱乐性为宗旨;而且它采取一种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方式,从而迅速得到大众的认同,影响到包括青少年学生在内的各层群体。另一方面,流行文化作为一种通俗文化,它的出现也冲击着传统的文化秩序格局,其不要求秩序与规则,强调求新求变,倡导的是一种自我表现的生活方式。这同样符合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因而流行文化对校园内的学生影响也最为直接与明显。

  (三)市场因素  

  当代社会,流行文化已成为一个产业,产业化最终使资本的力量通过市场机制,将流行文化纳入了生产线式的商业流程,并采取市场营销策略,以便创造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流行文化对商业价值的追求远远超过其对艺术性与文化价值的追求。市场的寻利本性促使流行文化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对青少年的趣味、爱好等采取迎合、趋附与迁就的态度,而这对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价观必然产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当前流行文化的铺天盖地也从反面说明了具有时代特色、符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年龄特点的优秀文化缺失。如流行歌曲的创作、普及,因其收益可观而人头攒动;而相对利润微薄的校园歌曲,则少人问津。市场运作中流行文化的“嫌贫爱富”,也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诸多消极影响。

  (四)大众传媒因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通信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流行文化的传播更加广泛、深远。通过这些媒体而传播的电视节目、音乐、通俗小说、广告、时尚、娱乐等流行文化超越了国界,跨越时空,冲破年龄的限制,极大地影响着世界各地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流行文化的传播借助于大众传媒无孔不入,学校教育身处其中必然也深受其多方面影响。

  二、应对流行文化对学校教育影响的策略

  当前,流行文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教育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糟粕与精华并存的诸多流行文化,不能泥沙俱下,一概否定。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科学与谨慎的态度,充分发挥流行文化对学校教育的积极影响,限制与减弱其消极影响,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重视优秀流行文化,开拓教育资源

  随着学校与社会各方面联系的加强,以前对流行文化简单地堵截与抵制方式,并不能消除流行文化对学校教育的消极影响,有时甚至泥沙俱下,将部分优秀的教育资源也抛弃了。因此,首先,必须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和正确分析“正在进行时”的流行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多方面影响。其次,要以科学谨慎的态度,选择部分优秀的流行文化纳入到必修与选修课程中,尤其是艺术类课程中,充分挖掘这部分优秀的流行文化所蕴含的积极意义,从而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其知识技能。再次,学校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时代发展需求,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加强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认同学生对优秀流行文化的学习与创造,但在校园内要严格抵制低级、粗俗的流行文化及其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

  (二)教师了解流行文化,正确引导学生

  流行文化对学校教育产生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如何影响,影响方式中均存在着一个重要变量——教师。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流行文化有所了解,能知其利弊,辨其真伪。教师只有在摸准流行文化的脉搏,通过对学生需要的分析,找准流行文化中的亮点,找准流行文化与教育之间的结合点,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流行文化,创造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同时,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注意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结合时代发展需求,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看待流行文化,尤其是艺术类学科教师更要注意从专业角度引导学生理性认识流行文化的内涵,分析其利弊,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三)政府加强调控,积极开发青少年学生文化

  适合青少年学生身心特点的优秀文化的缺失是当前流行文化对学校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明天与希望。因此,政府要从国家与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出发,切实重视具有时代特色、符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优秀文化的开发与传播工作。政府要充分发挥调控职能,积极把握市场导向,调动文化群体的力量,创造出大量能够弘扬社会主导价值规范,具有时代特色,符合青少年学生身心特点的优秀文化,以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和谐人格,促进其健康成长。同时,政府还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对于低俗流行文化在青少年学生中的传播,要制订严格措施及时禁止,并追究蓄意传播者的法律责任。

  (四)密切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联系,丰富学生生活

  青少年学生生活横跨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个不同空间场所。流行文化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此,必须密切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联系,合理利用各方面的不同资源,优势互补,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流行文化,充分发挥流行文化的积极作用。学校可以邀请流行文化的代表或专家学者走进校园与青少年学生面对面交流,引导其正确认识流行文化的内涵意义、表现形式与价值观念等,以避免学生盲目随波逐流,科学对待流行文化。社会可以通过大众传媒的宣传广播或设立公共论坛的形式,使社会各方面切实重视流行文化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并积极重视社会传统价值观念的继承、创造与发扬。家长则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所喜爱的某种流行文化加以疏导,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尽量避免或减弱流行文化对他们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音乐课陈标准》

  [2]《中小学音乐教育》

  • 【发布时间】2015/1/14 17:29:43
  • 【点击频次】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