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做好小学与初中数学的教学衔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作者】 郭顺宏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做好小学与初中数学的教学衔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湖北省房县实验中学 郭顺宏

  小学生进入初中后,面对新环境,特别是对突然增加的新知识、新学科,让他们感到有些不适应。在这期间,他们的心理仍处于幼稚与成熟、独立与依赖等错综交织的状态,而中学老师不再保姆式地挟着他们走,家长在辅导孩子上也力不从心……,所以有不少小学里成绩挺好的学生很快就变成了中学里的差生,而数学学科更是如此,这不但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严重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上的衔接问题上。在此本人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谈一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

  一、影响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的原因分析。

  (一)数学学习内容的差别。

  1 从“自然数与分数”到“实数”。小学数学中,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也就是正有理数与零。而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负数”,再遇到有理数的计算就有了符号的变化,这对学生注意力的分配要求明显变高了。接踵而至的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了一些抽象思维的要求,部分学生更是丢三落四,无从下手。进入八年级又引入了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与其相关的综合题也越来越复杂。

  2、从“数”到“式”。小学学习的主要是具体的数以及具体的数之间的运算,而到了初中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起了代数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研究代数式的运算及其关系(相等与不等),由此逐步推进到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这个阶段变化较大,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要求学生有更高的思维能力,学生难适应。

  3、知识的呈现表现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差异。小学数学课程的呈现基本上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大多数问题是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数学实验为依据,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而初中数学课程的知识的呈现,大多数以抽象思维为基础。问题研究的实验不再是以直观直接得结论,而是需要在现象上,加以抽象、归纳,才能得出结论,甚至还要推理论证。要能够想象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要能够从复杂的图形中找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从基本图形的性质导出较复杂图形的性质。

  (二)数学教学方式上的变化。

  在小学里,学生认知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直观感觉来获取知识的,课堂上教师特别重视学生活动,会尽可能地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充分交流、感知、直接地获取知识。初中数学知识比较广泛,是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完善、推广和引申,初中教师除了重视直观、形象教学外,更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老师的精讲和学生的演练。这对十三、四岁的初中生而言要求比较高、信息比较广、难度也比较大。

  (三)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小学数学的学习,学生习惯于教师的(知识)传授。在学习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简单问题”的“简单理解”上;初中数学的学习则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要能(把课本作为工具)形成“自主学习”习惯,更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逻辑分析,学会寻找知识点的“连续性”关系。尤其在几何学习中要求图形与符号语言的结合,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做好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衔接的对策。

  1、做好学生学习兴趣的衔接。学习兴趣是对学生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若对数学有兴趣,则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推动学生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灌”和“压”的办法,使不少的教师把数学课堂教学教得枯燥无味,学生没有兴趣,只得被动地勉强应付,使不少学生听到数学就头痛,对数学学习 “望而生畏”。所以,教师要以鼓励、诱导、启发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1)做好“自然数与分数”到“实数”衔接。从小学的“自然数、分数”到初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无异于一条深深的鸿沟。因此,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认真理解概念,熟练掌握法则,正确把握运算顺序,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切实提高运算能力,才能将这条鸿沟一点点填满。可以说这是初中代数的基础,基础不打好的话,学习后面的内容完全是一头雾水。

  (2)做好“数”与“式”的衔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到一些困惑,不同的字母,比如abc认为表示的数一定不相同,因而还要对学生讲清字母可以表示某些东西,不同的字母或表达式可以表示相同的东西。可以把字母看成具体事物,也可以把字母看成未知数,还可以把字母看成是可以取不同值的广义数等。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挖掘中、小学数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如: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等式与方程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过渡。

  (3)做好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衔接。小学数学里学习的几何初步知识,是通过让学生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得到一些几何概念,基础是属于实验几何的范畴,往往侧重于计算,缺少逻辑论证。学习中学平面几何的关键在于需要逻辑推理论证的能力。

  3、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学生进入七年级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认识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4、做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衔接。“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要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课堂学习的方法、课后复习的方法;要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方法。为了使学生能逐渐学会自己进行学习,还应教给学生进行综合实践的方法,培养兴趣,开阔视野,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学习的过程,既是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的过程,也是磨砺意志、培养科学精神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的。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是一个综合的系统,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出一种更适合自身特色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爱数学、玩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这才是我们数学老师最大的愿望。

  • 【发布时间】2015/1/15 8:40:30
  • 【点击频次】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