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有效教学策略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二中学 杨玉萍
【摘 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必须适应新的更高的要求,力求构建“有效”的写作教学新模式,真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序列性,教学目标的具体、明确上;体现在规范操作上,以文本作为平台,让学生作文有法可依上。
【关键词】 新课程;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学生作文难”一直是困扰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尽管广大中学教师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心血,苦心经营,帮助学生寻找名家作品,推荐优秀文章,期望打开学生的视野,为写作教学带来新鲜的空气。但是多数学生在大量的“读”后却仍然收获甚微,苦于写作无法得到很大的提升,“中学生作文难”这一现象仍然客观地、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作文教学当中。究竟是教师推荐的精品“不精”,还是学生阅读的量不够?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长期困扰师生的难题呢,让中学作文教学步入有效、有序的快车道呢?
一、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序列性,教学目标的具体、明确上。
目前,中学作文教学(尤其是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见效不大,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学过程缺乏系统性。虽然语文教材中有部分作文知识简介,但较为零碎,没有统一的教学方法,缺乏一个富有梯度的训练体系。更糟糕的是,对每一位学生而言,他的语文老师不可能是同一位,经常是在换的,所以他学到的是每位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的零星片段,怎么可能有系统呢?而对语文老师来说,他刚在一个班中进行了他作文教学系统的最初几个步骤,就要换班级了,他的系统又如何进行下去呢?当他接到一个新班,这些学生又往往来自不同的班级,他又何从知道他们是进行了怎样的作文训练,有无系统呢?所以每个语文老师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只能自成一套。于是,这一块就成了作文教学的硬伤,使得我们的作文教学难见成效。因此,初高中阶段作文教学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目标,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每次作文都应该有重点地训练一二项写作能力,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训练后在某个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二、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规范操作上,以文本作为平台,让学生作文有法可依。
对于作文方法的指导,我们习惯上都用“文无定法”来搪塞,从而推卸了对学生在具体方法上的指导责任。事实上,“文无定法”是对进行艺术创作的人而言的,而对于初期写作的中学生而言,我们还是要务实点,教给学生一定的招式,传授他们一定的方法,让学生作文有法可依。
因此,教师每拿到一本教材,在最初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应考虑好哪些课文是适合进行写作教学的,应预先安排好写作教学的目标。这样,在具体的教学时,教者就可以心中有数,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在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上,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使学生通过模仿来掌握一些写作技巧,让学生有法可效。例如分析《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物描写方法后,让学生进行一次仿写,效果就很不错。
另外,长期以来,我们总习惯于对学生进行整篇作文的训练,而忽视了片段作文的训练。其实,我们的作文指导也可以借鉴运动员训练、艺术训练方法,就如同乔丹们在篮球训练时的一个个技术动作,然后把这些技术动作练熟了,也许学生就能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这种作文的训练方法就是要重视并且善于“化整为零”“化大为小”,这种行之有效的片段作文的训练方法就是将作文能力的训练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有一定操作性的“技术动作”,只有先让学生把这些动作要领掌握了,把这些基本功练扎实了,才能够有效地完成整篇作文。比如记叙文,我们完全可以就文章的开头、结尾、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结构,兴波技法等进行分解训练;议论文我们完全可以就论点的提出、分论点的设置、事例的选用、叙例的方法、如何分析事例、完全段的写作、论证方法、议论文的结构模式等进行技术分解训练,从大量的反复的模式化的训练中练好写作基本功,熟练掌握写作技能的一招一式。试想,学生能把片断、完全段写好了,何愁写不成一篇文章?
三、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互批互改,二次作文升格法上。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重视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加强小组合批改作文指导。教师可以就高考评分标准,并结合每次作文的训练点,对学生作文互批互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出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批改要求,如要有旁批,要有总评,要打上分数等。学生在作文互批互改中,既能发掘别人的长处、增长见识的同时,又能促使学生自我反思,扬长避短,从而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
此外,在作文训练中还可以采取“升格作文法”。我们以前的作文指导,通常是按“理论——实践——理论”的思路来进行的,事实上这是一条残缺的、不完整的作文训练链。而升格作文则是按照“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来进行作文训练和指导,通过作文讲评,让学生在了解自己优劣的情况下,进行“二次作文”式的升格训练,学生在写作中有方向感,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写出好文章来。
- 【发布时间】2015/1/25 17:15:24
- 【点击频次】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