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构建高效的作文课堂教学
如何构建高效的作文课堂教学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第二小学 张文彬
【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构建高效的作文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自身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课堂教学引导技巧,敏捷的思维能力。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学生发现和积累材料的能力、选择和组织材料的能力。我们要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重点。只要学生说真话,能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师生就可以从“题山文海”中解放出来,又能切实培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使学生朝着自己作文的美好境界向前迈进。
【关键词】 构建;高效;作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是教师们认为最难开展的课堂教学。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写作文?写怎样的作文?即使学生写了,那都是生搬硬套,虚幻架构,没有真情实感,内容空洞。那么如何构建高效的作文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自身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课堂教学引导技巧,敏捷的思维能力。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学生发现和积累材料的能力、选择和组织材料的能力。我们要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重点。如果一个孩子连说话都不流利,表达都不清楚,那么他又如何去写呢?只有我们把学生教会说话了,我们师生就可以从“题山文海”中解放出来,又能切实培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使学生朝着自己作文的美好境界向前迈进。
一、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说话氛围,鼓励孩子说。这里的会说,指的是能主动地说。课堂气氛直接决定着学生敢不敢说、想不想说,我们应尊重和关爱学生,平等待人,这样才能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鼓励学生大胆的去说或表达自己看到到的;自己做过的或经历过的事情。我们要通过实物、图片、播放录音、展播录像节目、教师或学生的语言描述和表演等渲染气氛。创设生活化情景,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培养。
1.我们应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中“口语交际”这个平台,为学生创设说话环境,注重实践应用。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限制,他们不一定一下子就找到准确、恰当的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需要作文教学中善于为每个学生创造一个说话的机会,让他们在口头语言的训练和思想交流中进行校正反馈,并接受教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真正体现由说到写、从述到作的训练程序,让学生从要说——会说——善说,最后到达掌握说话的规律,完成口头语言向作文书面语言训练的过度,将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压力。
2.鼓励学生多诵读课文和优秀儿童作品。可摘抄优美段落、词句,从中吸取优秀作家的文学精华和语言精华,丰富自己的词汇,学习表达方法。
3.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在作文指导时鼓励学生怀着强烈的感情,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学生懂得想象一定要合理,表达的一定是自己的真实思想,真情实感。
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积累材料的能力。
只会说,说空话,套话,假话,那是误人子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和积累身边的材料,这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是写作的基础。写好作文首先要有充实的内容,内容来自于生活,生活是源头。离开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个学生的身边都有美好的、发人深思的事物,关键是学会观察、学会发现。正如茅盾所说:故为初学者设想,凡技巧上诸问题(包括所谓“练字”在内),固然不可不下一番功夫,但尤其不能下苦功的,是在观察力的养成。发现和积累材料的能力,就是指平时对周围的事物持一种观察的态度,如同随身携带一部摄影机,把一个个的精彩镜头拍下来,待作文时,从储存的丰富材料中挑选合适的材料,随手拈来,得心应手。有所发现才能日积月累。因此,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水平呢?帮助学生养成热爱生活,悉心观察的良好习惯是首要的。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由于诸多原因,小学生平日的生活比较单调,这时教师要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带领他们走向自然,走向社会,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广阔的知识天地。从而收获真实生动的作文材料,使作文乐趣无穷。比如各种名目的队会活动、班会、小制作、放风筝比赛、掰手腕比赛、踢毽子比赛等。这些趣味横生的活动,一定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因而他们下笔作文时,那种感情倾泻,开放思维,大胆创新,使文章妙笔生花。
引导学生观察同思考分析结合起来。“不要看了就写,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精益求精,哪怕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创造出它的生命来”(鲁迅)要想观察有所发现,应当着重注意两点;一个是在比较中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观察一种动植物也好,观察一处景也好,观察一个人也好,要学会和同类事物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从而发现出其特点。这样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来的作文,才会真实具体,形象鲜明。另一个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抓住观察对象的重点。比如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一件事物的经过,就要观察其全过程,并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在持续观察的基础上写出的作文,才会条里清楚,重点突出。
提高观察能力只靠观察实践还不够,还要靠阅读实践。后一种是更经常、更大量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得法,学生不仅在读懂课文的同时学到读书的方法,而且还能从作者那儿学到怎样观察、认识社会。有些事物学生曾经观察过,从课文中读到了,就能和作者比较,找出作者观察得深入、细致和独到之处,悟出今后怎样提高观察能力的门道。有些事物学生不曾观察过,读书可以开阔眼界,得到启迪,在今后的观察中就会有更多的发现。大量阅读能使学生“知道他眼睛和耳朵达不到的境界。”
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选择和组织材料的能力。
任何素材都来源于生活,收集、整理、汇编材料,十分重要。有了好材料,能否写好文章,很大程度取决于选择和组织材料能力的高低。如同有了好材料,能否做成美观、大方的建筑,这取决于设计师设计技术高低一样。这方面的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分清材料的主次,安排叙述顺序等每个作文环节都离不开它。选择和组织材料的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那么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1.明确作文中心,即弄清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想表达什么。
2.确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平时积累的材料林林总总,包罗万象,要指导学生根据作文中心的需要,从头脑这个材料仓库中提取能够表达中心的材料。这中间往往需要反复比较,把自己最熟悉的、最新鲜的、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作为文章的内容。学会确定重点材料,如景物中最美的部分;人物中最有特点、最能表达精神风貌的言行;事物中最难忘怀、最感人的情节,要把它们想细致、想清楚并准备作为文章的重点来写。
3.确定叙述顺序,着手编写作文提纲。编写作文提纲一般先写出作文的中心,而后依叙述顺序进行编写,同时也要考虑段与段之间怎样联系起来。
总之,高效的作文课堂教学,既要注重教会学生收集整理素材,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说话,说真话,说有意义的实话。因为说好了,表达清楚了,在改为书面语言就不是问题了。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以上三方面能力的培养,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帮助学生在每次作文时激发情趣,有意识作文;说真话,写真实作文;会想象,创作作文;开展活动,丰富作文。从而改善繁重的作文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写作变成一种习惯与乐趣。
- 【发布时间】2015/3/15 11:09:37
- 【点击频次】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