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化学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 罗亚林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化学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贵州省瓮安县瓮安中学 罗亚林

 

  创新是国家的灵魂,创新的教育的灵魂。教育的只是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在 化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地探究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诱发创新精神
  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改革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观。教学时要求学生面临一定的问题情景,亲自去感受、探索、查明问题的关键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学生经历与化学家的探索相近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获取只是和经验。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运用发现法,改变过去一切由教师讲授或演示实验、解释现象的“注入式”教学法,而将结论的“发现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思考、看书、讨论、实验、理论分析等 环节,自己解决问题。在酸和碱中和生成盐,盐溶液显中性,这是 不少同学的观点。事实果真如此吗?让学生自己亲手用PH试纸测定 溶液的PH值结果“惊人”发现。这一发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然后,教师作适当的引导: 显何性?
  二、探究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开展课外活动,不仅能通过多种感官开阔学生的这是视野,而且能 活跃小学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部受教学大纲及时空条件限制,更容易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这是水平,选择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如教材中安排的家庭小实验),河水中污染物的测定、学校周边污染物的总类、来源、及防制。也可组织学生 进行社会调查、制作教具、参观科技新成果展览等,力求通过课外活动,培养他们钻研精神、创新意识。同时广开探究式实验,能极大激发学生探究热情。验证式实验常安排在有关知识讲授后进行,有利于检验和巩固知识,但难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开展探究式实验,安排在新知识讲授之前进行,从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到形成概念、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独立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从而获得科学探索的乐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探究实验要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的理论设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进而懂得怎样控制实验条件,选择或设计合适的 实验裝置,以获得预期目的。探究课题可以选择些来自于周边的自然、生活、社会与课本知识有关为学生所感兴趣的。可以是课内校内的,也可以是课外家庭的;可以是根据学生自己兴趣确定报老师批准的,也可以是 教师为全班确定并指导学生开展的;可以是个人探究、小组探究,也可以在个人小组探究的基础上全班、全年级进行探究。应提倡根据实验条件设计些可行的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变式教学,发展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具有新奇、独特、变通等特点,其表现为思路开阔,不局限于传统观念和自己的这是句限,能 迅速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富于想象,兴趣广泛,能把探索目光投向 未来。在教学中,教师在强调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肯基本技能在同时,应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变式教学,启发学生巧妙地运用知识。训练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能力和利用“发散性问题”进行教学。想一想NaOH(固)P2O5(固)、CaCl2(无水)为什么可归为一类。从下列物,中选出一种最适宜与这三种物质归为一类的是( ) A.浓硫酸 B.氯化钠 C.碱石灰 D.生石灰 解这类题就是尽可能从各个角度找出所给物质所具有的相同属性。如上述三种物质均为固体,均为纯净物,均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这些属性都具有的只有CaO。通过变式教学,可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起到强化作用,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渊变化后的新情况,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水平。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既要注重培养某一思维能力的单项训练,又要注意发展各种思维相互结合训练,使各种思维方式有机第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思维结构,掌握创造性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调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习化学的效率。

 

  • 【发布时间】2015/3/15 11:11:24
  • 【点击频次】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