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怎样激发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作者】 姚春富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怎样激发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广西陆川县第三中学 姚春富

 

  【摘 要】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的教学难点。学生往往发出“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要改变文言文教学低效的现状,我以为应该把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作为突破口。重视学生感性的、直觉的、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式教法,采取具有实效性的新方法。
  【关键词】 文言文;激发;兴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言文直接承载了中华文化,其内容是丰富深厚的。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是全面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需要,也是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自身素养。因此,对于高中生而言,学好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具有长远意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任何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经过十年的训练,都可以成为天才。”
  ?然而,现实中高中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普遍存在兴趣不高的问题。他们中有的学生觉得字词多义,很难把握;有的说老师讲文言文没激情,一听到之乎者也就犯困;有的学生认为干巴巴的背诵太枯燥。为了有效推进文言文教学,提高高中生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去处理:
  一、巧妙设计导语
  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那么,精彩的导语就是点燃火把的火种。好的导语设计,让学生先入为主,为学生阅读课文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驱动和控制了学生的心理,使之更易接受知识和技能,给人以启迪,催人奋进。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
  二、强化参与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以往,我们的课堂往往是老师讲、问,老师繁琐的讲解和文言文阅读资料的详细注释使学生疏于思考,人云亦云。久而久之,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丧失信心,课堂提问时,便敛声屏气,更没有兴趣可言。我们要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他们自己去发现教材不理解的地方,这是学生对知识真正发生兴趣,活跃的思想受到激发的征兆。让学生查找和课文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小组合作质疑,学生会有思维的火花,并且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我们也可以采取让学生讲,让学生问的形式。让学生讲,可以提前分配任务,让主讲的同学充分备课,其他同学除了充分预习做好配合以外,还要准备质疑的问题。这样,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更直接更热烈,也更易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让学生问,可以在预习课后,小组互问互答,老师补充;也可以每节课留10分钟的质疑时间。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索精神,达到学生养成自学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的最高境界;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
  三、加强古今联系
  学生不喜欢文言文,最主要的原因是对文言字词的畏惧,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学会用已知的知识去扫清字词障碍,问题就解决了大半。而我们最熟悉的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那么,现代汉语完全可以作为我们领会古汉语精髓的桥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巧借成语积累义项,如“是”字在唯利是图(助,提宾,无义)、混淆是非(正确的)、是古非今(认为……正确)、一身是胆(判断动词?是)等成语中意思各不相同,积累了这些不同的词义,就有助于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中迁移理解。这样的训练会缩短学生与古文的距离,让学生认识到文言知识不是遥不可及,只要有心它是无处不在的。
  四、以“诵读”为突破口,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之所以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就是因为这样做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
  首先,要让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掌握疑难字词的读音。接着,划出停顿,读出节奏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朗读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范读、带读、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表演读。一些难句、长句一时领会不透,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就会逐步弄清其义,而且效果远比教师指点好。学生反复练读,既培养了文言语感,又初步了解了内容。
  如《过秦论》、《兰亭集序》、《谏太宗十思疏》等,这些文章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感情充沛,读起来令人回肠荡气,都是非常好的朗诵材料。对于这样好的朗诵材料不能简单地布置学生干背,时间一久便容易枯燥,也不能让学生很好地享受古文的音乐美。相反的是,我们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诵表演,让简单的读背变得有吸引力,更好地展示文言文的韵律美、音乐美。学生通过诵读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五、以“授渔”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课内文言文学习,让学生打下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是,古代汉语博大精深,光靠学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适当地进行拓展阅读,既能巩固学生已有文言知识,又能初尝成功之乐,对文言文学习更加充满信心。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让他们觉醒,让他们真正“动”起来,像一只蜜蜂一样去采文言文花园中的蜜。教师应有意识地把学生推到学习文言文的主人位置,指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分析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下逐渐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课外文言文,认认真真地阅读,扎扎实实地积累。我指导学生做文言文阅读摘记,读一篇,记一篇,努力做到“颗粒归仓”,并且持之以恒,不断充实他们的文言词库,提高自身的文言修养。一旦养成好的习惯,知识积累就会逐渐丰富,进行文言文阅读就会感到轻松自如,真正体会到乐在其中的感觉。
  文言文学习难,但只要我们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相信一定会改变文言文教与学困难的现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发布时间】2015/3/15 11:12:55
  • 【点击频次】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