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学生主动参与 发展数学创造思维
浅谈学生主动参与 发展数学创造思维
贵州省都匀市归兰水族乡奉合片区大定小学 罗绍远
【摘 要】 没有给予学生主动,那就是牵着他们向前走,思想被压着、言语被压着,就没有思维的空间。犹如犁牛绳索掌握在耕夫手中,耕夫一天完成不了那一亩三分地,牛别想离开,即便再饿、再累。教师要一贯相信小学生具有丰富的创造潜力,如果不去开发,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永远是一种潜在的力量,
【关键词】 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
就农村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而言,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训练是教育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教师不可忽视的,结合笔者所在地区实际,现特针对该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所谓主动是指能够造成有利局面,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跟“被动”相反,主动还具有自愿地的意思。给与学生主动,就能为他们的思维打开广阔的空间,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而且还要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因此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不可忽视,有如下办法可以实现。
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须根据学情和知识内容,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导语。例如:“5的乘法口诀”一课,我如下设计。
教师:“小丽有弟弟和妹妹,爸爸妈妈要给他们每人买梨子,如果爸爸妈妈给每人买5个的话,那么怎样算呢?”学生1:“用加法,5+5+5”.教师:“还有别的算法不?”。
此时学生陷入思考之中。一个简单导入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学生思考了,那激发就有效果了。这是激发的入点,也是课堂的首个切入点。
例如:“1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笔者这样设计:
教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入场仪式中学校笔者们需要每人两朵红花,笔者们班应该购买多少朵。”
笔者看到,学生拿起草稿开始作手思考如何计算,笔者发现,他们又陷在用加法的方法进行计算,于是引导“笔者们先想一想可以采用那些办法进行计算?”。学生1:“累加”。学生2:“笔者认为累加太繁琐了”,教师:“这个办法可以,但是有同学说繁琐了,还有别的算法吗?”
学生2:“笔者们班19人,可以看成5+5+5+4,然后变成2×5,2×5,2×5,2×4”。他采取1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算法,显而易见就等于10+10+10+8,结果是38(朵)。此时笔者还想让学生在出办法,于是又问道:“采取1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算法,分开乘以后再累加,办法比先前简便得多,还有更简便的吗?”问题不断深入。
后来另外一个学生说出另外的算法后,笔者让学生分成三大组计算,结果出现了差异,第一个办法最慢,第二个办法较快,第三个办法最快。问题不断深入,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学生发现“1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是他们学生合作思考和努力的结果。他们收获了主动,主动思考,主动计算。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参与学习,实现了思维的训练,实现了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小障碍”提升学生创造思维
平淡无奇固然可使学生的学习比较轻松,但也使学生感到乏昧,思想数学火花碰撞,成为凤毛麟角。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开发其创造潜能,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设置一些学习上的“小障碍”。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一课中,笔者出了这样一道题1000/(15-10)×3要求学生用文字的形式给大家表述出来。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1000除以15与10差的商,再乘以3,积是多少?有15与3的差除1000的商,再乘以3,积是多少?有3乘15减10差除1000的商,积是多少……充分体现了从多角度切人的思维品质的灵活与变通。笔者肯定了学生,又为特他们设计了另一个“障碍”。这道题最后要求商,怎么办?学生想了许多办法,都不太满意,最后进行讨论,结果是应该有一个括号就好办了。就这样自然引出了中括号。
例如:一次数学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从乙地到甲地,乙车每小时行30千米,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先行3小时、甲车再行。问甲车能否追上乙车?经过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有的组跟得上,有的组说跟不上,还有的组说这道题给的条件不充分。如果两城距离很远,甲车追得上,如果两城距离很近,甲车就追不上。同学们听后都满意地点点头。
通过越过小障碍,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述能力和思维能力。“小障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发展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创造思维。
三、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一般具有独立性、自信心、自制力,而且热情、判断力强、好奇、好胜,具有强烈鲜明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的认知,又要引导学生的知、情、意、行全方面健康发展。成功的教育需要的决不是压制,在教学中,需要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尽可能满足学生心理上的合理要求。如,数学课上,学生有时要求不按照固定的小组进行讨论,作业是否在同一层次等。教师应多给他们一些思考、实践的机会;多制造一些教师与学生争论的机会等。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尊重了学生的劳动,使学生对笔者产生了亲近感、信任感,从而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科学习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当学生出现错误时,科学合理的地睿智批评和指责,既要他接受不受心理压力,又让其他学生感到意味深长,实现批评教育一个带动全体学生的目标。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如果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验证设想,发现规律,则学生会更多地获得成功和自信。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复习一课,我让学生计算一个等腰梯形的面积。学生看题后,觉得无从下手,后来我让学生动手尝试,剪一剪,拼一拼,凑一凑。运用数学的转化想办法计算其面积,通过剪拼把等腰梯形转化成了长方形,并计算出了它的面积。又如:梯形的认识及面积的计算一课,同样请学生运用数学的转化思想,计算梯形的面积。在学生动手操作前,我为学生准备了三道与之有关的问题,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去尝试。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都通过剪、拼、摆、把梯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
四边形以及三角形。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教学实践说明,通过动手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性,培养了创造性。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只有适当的教育才能使儿童潜在能力向现实能力转化。要使学生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品质,教师就要摒弃灌输式教育方式,甩掉“应试教育”的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有充分发展的天地,让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与发展,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 【发布时间】2015/3/15 11:14:17
- 【点击频次】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