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广西宜州市第一小学 房丽萍
【摘 要】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培养学生用确切的、完整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思维的结果,做到思维与语言表达的统一。
【关键词】 培养;数学语言;思维能力;训练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两者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更是师生、生生间情感交流、数学思维的工具,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初步逻辑思维的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发展学生的语言。我认为
首先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这是因为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勤思多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小结让学生感悟数学语言的简练精确之美,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发现,然后再出示课本总结的语言‘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让学生在课本中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句,通过汇报后学生发现,这句看起来平平常常的语句其实字字珠玑,缺一不可,从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语言的简练精确之美。
其次,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是学生的表率。这是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不仅如此,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语言特点,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培养学生用确切的、完整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思维的结果,做到思维与语言表达的统一。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能只要求意思答对就行,还应要求学生把在感知事物过程中所进行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表达清楚,要求说话完整、语言清晰准确,用逻辑性语言表达,力求精炼明了地说明问题。让学生“手上会做”、“脑中会想”、“嘴上会说”,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才能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那么如何课堂学实施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呢?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几点方法,仅供同行们参考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给学生说的模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经常出示关键句教学生练说“美术小组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可以知道
(1) 女生人数是单位“1”对应的量,男生人数是2/3对应的量,数量关系式是
女生人数×2/3=男生人数;
(2) 男生人数是和单位“1”相比较的量,要求单位“1”女生人数可以用方程顺着关系式想,也可以直接用男生人数除以2/3;
(3) 隐藏的信息是美术小组的总人数被平均分成2+3=5份,男生人数是美术小组的2/5,女生人数是美术小组的3/5;
(4) 隐藏的关系式还有:
美术小组人数×2/5=男生人数,男生人数÷2/5=美术小组人数
美术小组人数×3/5=女生人数,女生人数÷3/5=美术小组人数
然后让学生模仿这个模式说,这样,当教学到按比例分配时,根据同样的信息再引导学生找出隐藏的信息有:男生人数是2份,女生人数是3份,美术小组的总人数是2+3=5份,隐藏的比有: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2:3 男生人数:美术小组人数=2:5
女生人数:美术小组人数=3:5
3.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4.让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5、在动手操作中强化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更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一定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兼、孙晓天主编,2002年5月。
[3]邵光华、刘明海:《数学语言及其教学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2期。
- 【发布时间】2015/3/15 11:15:22
- 【点击频次】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