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让探究式学习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让探究式学习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河北保定易县梁格庄镇中心校 牛淑兰
【摘 要】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学习逐渐成为小学语文顺应新课标改革所使用的新方法。采用新型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改变以前教学过程中的被动状态,更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启迪学生思维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以前沉闷的课堂展现了新的活力。因此,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质量,采用新型的探究式学习方法迫在眉睫。
【关键词】 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有效引领;提高效益
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在教学实践中既可以作为教学的环节,也可以作为一种教法。本文从教法的视角,借鉴专家一些理论研究,对探究式学习助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探究。
一、探究式教学法提升语文课堂活力的内容选择
探究式教法虽然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多种积极作用,但只有与适当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疑难知识探究
虽然小学语文属于母语课程,但从知识学习的角度,有些知识自身对小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就难以真正的实现,甚至有些小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直接放弃思考与合作学习活动,等待老师的讲解成为常见现象。教师抓住疑难知识突破的关键,为小学生设置探究的切入点,让他们在不断地主动探究中进入主动学习的胜境,由此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催生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活力。
如在教学《掌声》时,显然三年级的小学生,对通过语言和动作体会英子心理变化的学习要求,难以按照教师设想的标准及时地完成。一方面由于小学生对“心理”缺乏具体的理解,另一方面他们对语言、动作和心理之间的关系难以具体化。据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小学生开展角色表演性的探究,让小学生在切身地表演体验中,根据自己的感受去理解心理、心理变化,以及语言、动作与心理变化之间的关系和各种影响。尤其,根据小学生表演探究的具体进展,教师引导其他的学生给予跟进性的鼓励掌声,让他们会有着更加明确与深刻地体会,也就自然地实现了疑难知识的探究突破。
2、低趣味性知识探究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成长阶段规律,决定了他们往往喜欢故事等具象类的课文内容。对于那些相对抽象、需要动脑思考的趣味性低的知识,小学生会非常感性地表现出积极性低的一面,甚至会产生学习情绪的低迷或抵触等。教师运用此类知识自身的特点,引导小学生运用他们对知识、现象和生活的好奇心,去开展适合于他们年龄和知识基础的探究活动,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从而激发小学语文课堂的活力。
教学中,此类知识主要有低年级的拼音类、识字类,中高年级以上的科普类、应用说明类、古诗词类、哲理类与论辩类的课文。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与《将心比心》等。需要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快速地找到课文中的兴趣点,在将其扩大并重点运用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知识、阅历和好奇心,引导他们开展深入探究活动,在激活他们对课文自身兴趣的情况下,去培养他们对此类知识的兴趣,并实现更多的学习突破。如对《蝙蝠和雷达》中声波运用的理解,以此激活整个课堂探究的活力,实现小学生之间在相互的感染和带动中,开展更加深入地探究学习活动。
二、探究式教学法提升语文课堂活力的时机选择
作为一种教法,可以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也可以作为诸多教法的一种。从激活提升语文课堂活力的教学视角,需要注意运用的时机以强化运用的效果。
1、气氛沉闷时运用
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最多且效果最好的时机之一。根据造成气氛沉闷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小学生知识生疏时。如在教学《白鹅》时,小学生对其中明贬实褒方法的运用比较生疏,就难以理解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甚至或产生相反的认识,由此陷入学习的“泥沼”中,就需要教师引导小学生开展类似用法的探究,使小学生能对号入座性的展开探究学习。二是,小学生知识迷惑时。如在教学《可贵的沉默》学习中,小学生由于自身阅历的限制,并不能对“沉默”的运用时机达成完全地理解,也就会产生迷惑进而陷入课堂学习的恶性循环。因此,教师根据现实生活的实际,让小学生出于个人实际需要去选择“沉默”的运用机会,并让自己得到最理想的效果,让全体学生走出因迷惑而沉闷的怪圈。实践中,教师要注意探究切入点的难度和小学生的日常兴趣点,确保运用的直接实效性,即直接引人入胜。
2、启发突破时运用
根据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为引导小学生进一步地发挥学习主体地位,且按照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去培养自己的能力时,教师可以运用探究法引导小学生实现启发突破性地学习。实践中,有两种运用:一是,总结提升性运用。即往往在课堂结束或某个环节的结尾时,教师组织小学生开展知识总结性的探究,让他们自己去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等,实现知识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如在《猫》的学习中,根据第三段的启发学习,去总结前两段的学习方法等。二是,问题解决性运用。就直接地去解决课文中的问题,或与课文相关的生活中的问题展开的探究。由于这种启发往往以小学生熟悉的知识或现象切入,因而,极易调动和激活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活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催生并保持。
从小学语文教改的实效性而言,探究法的自身就是小学生学习活力的体现之一。在课堂教学中,以各种适当地时机、内容或载体运用探究法,能实现课堂学习活力和小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良性循环,达成有效教学的科学化升级。
参考文献:
[1]王丽娟.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J].福建教育,2014(07).
[2]许天明. 语文课堂中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实施[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04).
- 【发布时间】2015/12/8 19:25:46
- 【点击频次】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