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
【正文】
一、端正地理学习态度,明确地理学习动机,培养地理学习间接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者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间接兴趣是对事物未来结果的兴趣,这种兴趣,虽然理念性强,但持续时间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能力。为唤起学生的间接兴趣,教师在开始时,给每届学生上的第一堂课中,在每章、每单元的导言中,讲讲学习地理科学的重要意义。例如告诉学生:学好地理,使我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及世界各地的风土民情等方面有充分的了解,为今后我们走向社会提供帮助。同时提高我们自身的知识素养。时至今日,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环境保护、国土规划、工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及政府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和行为指南。学好地理,长大后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好我们的家乡,使祖国强盛起来、繁荣起来,使我们的家乡富裕起来。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地理的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较为持久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地理的动机。
二、不断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 设导语来激趣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在每节地理课中如都能设计出形式多样,巧妙有趣的导语,就会有利于迅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绪从抑制状态重新进入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导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诗歌导入,版图导入,谜语导入,还有俗语,成语,谚语等导入方法。如复习世界地理“东南亚”一节内容时,先把东南亚图展示在黑板上,开门见山讲:“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周边国家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然后给学生适当地讲一些在此次海啸中的真实故事,顿时,学生议论纷纷,情绪高昂,教师进而在图上指出此次地震的位置及海啸的影响地区,接着开始讲东南亚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简短的开场白,一下子凝聚了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的注意,个个会饶有兴趣的倾听教师进一步的讲解。
2. 用“自编歌诀”和“谐音法”来巧记易混知识
歌诀教学非常适应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诵读歌诀,往往朗朗上口,不易遗忘。教师可将难记,难理解,易混淆的地理知识编成简明的歌决,把这些知识要点串在一起,不仅加深了对易混,难记地理知识的记忆,而且使所学的地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大大提高了地理教学效率。例如学生记世界前六大国家(面积),可编成:“世界面积前六大,俄、加、中、美、巴(西)澳大(利亚)”。又如,记忆必修1太阳系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带时,可编口诀“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这样会大大提高记忆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 用教师生动有趣、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来引趣
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语言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的艺术。
地理课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地理课堂教学语言必须更加注重艺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个能动听的,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象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田,把知识一道带过去。”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认为:“言辞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地理教师的语言必须合乎规范,准确而精练,通俗而幽默,生动有趣。发音要清晰,表达要流畅,手势,体语必须适当适度,这样的语言还要富有节奏感,才能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地理课堂语言既要符合科学性,有要具有地理特色,还要逻辑严密,富有启发性,用清新,优美,幽默风趣的语言步步引导学生,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他们就会积极思考,以培养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教师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有轻有重,抑扬顿挫,推起学生一个又一个的情感浪潮。
4. 用启发式教学法来导趣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教师实行单向讲授,实行“你讲我听”,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其认识活动只能通过学生自己亲身去感知,别人是代替不了的。教学过程就是要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要善于鼓励,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善于发现问题,最重要的是善于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城市新区的发展》有一知识点“宝钢工业布局”,可提问“上海既没有丰富的铁,又没有丰富的煤,为什么要在宝山建设钢铁厂而我们怀化没有呢?”顿时,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归纳出上海建设钢铁基地的区位因素。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就能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把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学习地理的能力和动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交流,形成学生对地理产生爱学、乐学的良好氛围,进而使学生的个(下转第66页)(上接第67页)性得以充分发展,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出来。
5. 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无味,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进手段,也是地理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打破时空条件的限制,增加学生感知地理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更生动、更形象的认识,形成更深刻、更持久的记忆效果,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因而对地理的兴趣就会渐渐增加。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不断巩固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辅助。因此,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还应结合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外活动。在地理课外活动中,学生广泛接触和了解纷繁复杂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因而对其充满了新奇的感觉。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眼去实地观察、分析、研究,从而使学生对已有的地理知识进入一种崭新的境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支配下,学生积极投入各种地理活动之中。这样就能发挥他们的长处,展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学生有了自豪感,就会产生更大的兴趣。
总之,要使中学生养成地理学习的兴趣,就必须想方设法从上述三方面下工夫——地理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艺术。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从“被动、枯燥”变为“主动、有趣”,为祖国培养新世纪新型的地理人才。
如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覃塘镇第一初级中学 禤庆佩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因此,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是中学地理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地理智能,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呢?
一、端正地理学习态度,明确地理学习动机,培养地理学习间接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者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间接兴趣是对事物未来结果的兴趣,这种兴趣,虽然理念性强,但持续时间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能力。为唤起学生的间接兴趣,教师在开始时,给每届学生上的第一堂课中,在每章、每单元的导言中,讲讲学习地理科学的重要意义。例如告诉学生:学好地理,使我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及世界各地的风土民情等方面有充分的了解,为今后我们走向社会提供帮助。同时提高我们自身的知识素养。时至今日,地理科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环境保护、国土规划、工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及政府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和行为指南。学好地理,长大后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好我们的家乡,使祖国强盛起来、繁荣起来,使我们的家乡富裕起来。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地理的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较为持久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地理的动机。
二、不断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 设导语来激趣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在每节地理课中如都能设计出形式多样,巧妙有趣的导语,就会有利于迅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绪从抑制状态重新进入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导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诗歌导入,版图导入,谜语导入,还有俗语,成语,谚语等导入方法。如复习世界地理“东南亚”一节内容时,先把东南亚图展示在黑板上,开门见山讲:“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周边国家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然后给学生适当地讲一些在此次海啸中的真实故事,顿时,学生议论纷纷,情绪高昂,教师进而在图上指出此次地震的位置及海啸的影响地区,接着开始讲东南亚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简短的开场白,一下子凝聚了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的注意,个个会饶有兴趣的倾听教师进一步的讲解。
2. 用“自编歌诀”和“谐音法”来巧记易混知识
歌诀教学非常适应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诵读歌诀,往往朗朗上口,不易遗忘。教师可将难记,难理解,易混淆的地理知识编成简明的歌决,把这些知识要点串在一起,不仅加深了对易混,难记地理知识的记忆,而且使所学的地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大大提高了地理教学效率。例如学生记世界前六大国家(面积),可编成:“世界面积前六大,俄、加、中、美、巴(西)澳大(利亚)”。又如,记忆必修1太阳系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带时,可编口诀“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这样会大大提高记忆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 用教师生动有趣、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来引趣
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语言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的艺术。
地理课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地理课堂教学语言必须更加注重艺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个能动听的,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象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田,把知识一道带过去。”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认为:“言辞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地理教师的语言必须合乎规范,准确而精练,通俗而幽默,生动有趣。发音要清晰,表达要流畅,手势,体语必须适当适度,这样的语言还要富有节奏感,才能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地理课堂语言既要符合科学性,有要具有地理特色,还要逻辑严密,富有启发性,用清新,优美,幽默风趣的语言步步引导学生,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他们就会积极思考,以培养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教师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有轻有重,抑扬顿挫,推起学生一个又一个的情感浪潮。
4. 用启发式教学法来导趣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教师实行单向讲授,实行“你讲我听”,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其认识活动只能通过学生自己亲身去感知,别人是代替不了的。教学过程就是要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要善于鼓励,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善于发现问题,最重要的是善于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城市新区的发展》有一知识点“宝钢工业布局”,可提问“上海既没有丰富的铁,又没有丰富的煤,为什么要在宝山建设钢铁厂而我们怀化没有呢?”顿时,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归纳出上海建设钢铁基地的区位因素。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就能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把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学习地理的能力和动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交流,形成学生对地理产生爱学、乐学的良好氛围,进而使学生的个(下转第66页)(上接第67页)性得以充分发展,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出来。
5. 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无味,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进手段,也是地理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打破时空条件的限制,增加学生感知地理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更生动、更形象的认识,形成更深刻、更持久的记忆效果,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因而对地理的兴趣就会渐渐增加。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不断巩固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辅助。因此,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还应结合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外活动。在地理课外活动中,学生广泛接触和了解纷繁复杂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因而对其充满了新奇的感觉。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眼去实地观察、分析、研究,从而使学生对已有的地理知识进入一种崭新的境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支配下,学生积极投入各种地理活动之中。这样就能发挥他们的长处,展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学生有了自豪感,就会产生更大的兴趣。
总之,要使中学生养成地理学习的兴趣,就必须想方设法从上述三方面下工夫——地理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艺术。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从“被动、枯燥”变为“主动、有趣”,为祖国培养新世纪新型的地理人才。
- 【发布时间】2015/12/8 19:27:33
- 【点击频次】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