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作者】 廖梨琴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县城第二小学 廖梨琴

 

  【摘 要】 课堂是学生的,因为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是要体现在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现代教学新理念认为:教学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课堂真正的主人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构建真正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 主动参与;兴趣;尊重;和谐

  打开网络,输入“小学语文课堂模式”,就会发现许多新名词:高效课堂、生本教育课堂、翻转课堂……这些课堂模式不管形式如何花样翻新,但都是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以生为本”,在课堂上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已经喊了很多年了,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仍然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仅仅是对教师已设计安排好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被动地迎合。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反而被降为配角。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现代教学新理念认为:教学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课堂真正的主人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有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甚至有人这样说,什么样的教师在21世纪面临下岗?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找不到下岗的感觉,自我表现欲望太强,这样的教师就该下岗了;如果课堂上学生全动起来,教师似乎没事干,这样的教师不会下岗。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目标,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一、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常常听到学生说:“我喜欢这个老师,所以我喜欢上他(她)教的这门课。”这是学生最普遍的一种心理。“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学生只有喜欢你,亲近你,才会亲近你所教的学科,你所教的知识。创造一种和谐、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还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里成长,这样学生就会爱你所教的课,就自然而然地将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够得以激发。
  ㈠民主平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把自己定位于高高在上的权威施教者。这样的老师,无比威严,让学生害怕。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平等,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尊重,更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我经常是让学生展现,与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走到他们中间,蹲下身子,怀着一颗童心,与他们进行最真实的对话。对待学生公正评价,宽严有度,赏罚分明,关心爱护每一位孩子,真诚地和他们交朋友,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伙伴型”师生关系,引领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㈡微笑教育,润物细无声
  在学生的作文里,描写我的外貌中有这样一句话“老师那白白胖胖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我喜欢这样的微笑。”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它要求教育者关注人本身,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有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但是,一个连微笑都做不到的老师,何谈去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怎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一次课上,他又开小差了。于是,我停下讲课,没有批评他,只是微笑地看着他,其他学生也都看向他。他马上意识到自己错了,羞愧地低下了头。然后,我接着讲课。我发现全班同学更认真听了,尤其是他,还认真做起了笔记。假若我刚才大声训斥他一顿,我想他这节课都肯定再没办法专注听课了。还有可能我的不良情绪传染给大家,会导致全班同学都再没办法认真听课,那该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所以,既然和风细雨比狂风暴雨更有力量,只要能让学生改正错误,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温柔的方式呢?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对学生微笑,让学生与我亲近了起来。课堂上常常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样妙趣横生的课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巨大推动力。
  ㈢赏识激励,树立自信的窍门
  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的赏识和激励。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教学中,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鼓励和夸奖学生,让他们不怕犯错误,才能开发人的潜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这样的忠告:“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非常重要。一句鼓励赞美的话可能会增强学生的自信;一句讽刺挖苦之语可能会毁掉学生的自尊。对孩子,我们不要“鸡蛋里面挑骨头”,整天盯着学生的缺点,而是要“排骨缝里找肉丝”,多多挖掘孩子的闪光点,赏识、激活、唤醒、鼓舞学生的自信,让孩子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让每个孩子乐于尝试,积累成功经验和积极情绪,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㈣融入音乐,扬起兴趣的风帆
  我曾经当过音乐教师。嗓音甜美、节奏感强,应该是我的优势。在教学中,我常常把音乐元素带入语文课堂中,使我的语文课堂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⒈把课文唱出来
  记得在教学《快乐的节日》这一课时,我边弹琴边把这篇课文以歌曲的形式唱出来。孩子们惊呆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语文老师也会像音乐老师那样会弹琴会唱歌,而且唱的是课文。学生的兴趣激情马上被点燃了,纷纷跟着唱起来。后来,孩子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也会从网上找找能歌唱的版本,并以此为荣,学习的兴趣也就更浓厚了。
  ⒉改变节奏读课文
  在背诵简短的课文或者古诗时,我常常改变节奏,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读读背背时,我把节奏改编为“华/夏/五千年,灿烂历史长。地/大/又物博,巨人立东方。”还让学生读得有跳跃感一些。这种形式非常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下课后,孩子们就能一蹦一跳地边背边下楼了。孩子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表现出来的记忆力是惊人的。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小草》这首诗歌时,有一个孩子居然用说唱的形式把整首诗歌背出来了,孩子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更令人吃惊。
  ⒊让课堂动起来
  让学生随着朗读的节奏进行律动,这个创意来源于低年级音乐课型——律动课。孩子们根据课文内容以及情境手舞足蹈地“嗨”起来,整个教室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也许,孩子们的姿态不是那么的优美,也许,他们还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课文的情境,但是,至少他们参与了,积极动起来了!音乐独特的魅力使我的语文课成为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课堂。
  二、通过多种活动,强化学生主动参与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者,参与者,因此,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自终地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㈠创设情境,使学生愿意参与
  1.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时,教师不妨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者可能引起争议的问题,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与学习的欲望。
  2.创设生活情境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学习得和生活打成一片。”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经历都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宝贵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优质的生活情境,将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学生调动生活体验进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的学习才会主动。
  3.创设成功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与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一个儿童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恰当的时机、途径和场合,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展示,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获取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交往形式中,学会倾听、交流、表达、协作、分享,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且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㈡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参与
  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小组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它是真正落实学生参与,让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课堂中开展合作教学,让学生都互动起来,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全面。通过充分的课堂交往,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亲密了。这样能真正地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的多边关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参与性。学生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效果才会明显。
  ㈢开展竞赛,使学生乐于参与
  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适当组织竞赛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方法。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动机和求成功的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大多数人在竞赛的情况下学习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合理开展一些课内竞赛活动,如在小组间、个人间、男女生间开展朗读、背诵、回答问题,辩论等竞赛活动,使课堂活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课堂上,学生只有参与学习,他们才会有收获。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就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质性地彰显。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有可能构建真正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期刊2005第5期   山西教育报刊社
  [2]《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3第4期   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
  [3]《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4第5期   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

 

  • 【发布时间】2015/2/15 16:49:39
  • 【点击频次】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