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作者】 张海峰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赵集小学 张海峰

 

 

  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所谓语感,就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偏重知识,忽视语感的培养,造成了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小学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黄金时期,研究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析如何培养上学生语感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一、引导从整体上把握,感知语言
  1、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语言环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在教学中要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的视线;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的视线。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通过多种感官,使语言文字有机的结合,使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合成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动起来,这样,学生才能进行主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联系实际,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想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课文情景,必须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必要的中介手段,比如挂图、投影、课件及实验等。但是最根本的手段还是要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精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会,锻炼其敏锐的感悟。一句话,激活经验,以读求悟,读中见悟。
  二、在美的感情朗读中培养语感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要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语感,就应先从朗读入手。《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情深意切是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的好教材。文中“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一句反复出现了三次,由于每次所表达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一次的语气也是不同的。课文开头应读得缓慢而深沉;第二次要读得亲切而深情;最后应用坚定、激昂的语调读。作者的感情是极其复杂的,只靠教师讲是表达不清的,应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应。在经历了多种形式的自读及分层次的理解读、体会读的语言循环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层层加深,对情感的体会步步深入在螺旋上升的情感过程中,充分感知课文用次造句的生动及作者感情的奔涌,受到潜蕴其中的情感熏陶,进而对语言文字产生真切而强烈的感受,从而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
  三、导引自读,熏陶语感
  学生的自读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全班齐读,男女分读,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自己的朗读声中受到感染熏陶,培养语感能力。分角色朗读尤其适用于小说、戏剧等对话较多,人物个性鲜明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内容感情丰富,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不断品味,体验人物的情感,从而熏陶语感。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教学,我就采用分角色朗读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自读中,还要学会抓住关键性的词句,引导学生品评分析,帮助学生把握语言的感觉。如在《荷花》一课的朗读教学中,我突出强调“冒”、“有的……有的”等词语反复品读,在学生的脑海里不仅出现荷花的动态美,而且也能体会荷花的那种千姿百态、洁白无瑕、清丽脱俗。学生不仅有浓厚的“读”的兴趣,而且读得绘声绘色。通过读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丰富了语言库存,陶冶情操,训练了语感。
  四、注重联想、想象,是培养语感的翅膀
  课文课是形象性很强的文学作品,以生动、活泼、感人的具体形象反映客观事物。训练语感,需要与具体形象联系起来,才能领会其丰富的内涵。在教师启发性的提示下,学生顺着文章的内容合理展开联想,凭借想象使具体事物在脑子里重现,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走进作品所描述的世界,在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中感悟语言背后的深奥与美妙,进入一个摸得着、看得见、能闻到气味、能听到音响、能辨出色彩的世界。想象的过程不但是引发学生生活体验和调动知识储备过程,而且是学生在感知作品内容的表象形式的过程。
  如笔者在教学《出塞》时。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明月和边关是戍边将士的两个典型景物。教学时,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并想象:守卫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关荒凉的关山,孤寂凄清,举头望见那千里与共的明月,低下头不免思念故乡的亲人来。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幅以明月、关山为主的凄凉的图画,加深了对诗歌意境的领悟,朗读时边关将士悲壮慷慨的气势便很自然地流露。如《台湾的蝴蝶谷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澜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如果仅从文字的表层意义呆板地理解“色彩斑瓓、穿、越”等词语,就无法感受到活生生的动人的蝴蝶聚会的场面,要想让学生披文入情,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只有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展开联想:数以万计的蝴蝶身着彩衣正从四面八方赶来,它们生怕耽误了大好春光,急着到蝴蝶谷去聚会,你瞧它们飞得多么轻快,多么活泼!学生在看图想象中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只舞姿翩翩的彩蝶,正赶着去蝴蝶谷聚会呢?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只有重视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并施之科学有效的语言训练方法,才能使阅读教学有声有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 【发布时间】2015/3/15 11:50:43
  • 【点击频次】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