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 推动体育教学的改革

 

【作者】 欧干英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 推动体育教学的改革

 

广西梧州市蒙山县第二中学 欧干英

 

 

  【摘 要】 贯彻执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深入改革中小学体育教学,有赖于思想观念、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更新,应着重解决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要正确地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家庭的教育功能和健康督导作用,通过学校和家长的相互配合,逐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大环境的形成,营造全社会人人都关注并参与健康锻炼的良好氛围,从而带动青少年学生自觉地学习体育和健康课程,自觉地参加健康锻炼,在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过程中,推动体育教学的改革,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确保学生终身锻炼,全面发展,终身受益。
  【关键词】 主体地位;健康锻炼;体育教学;改革

  为了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2011年国家重新修订并出版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明确指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中学体育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传授学生学会一个或多个体育项目基本的运动技能与技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锻炼习惯,促进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和健康锻炼,享受健康带来的全面发展。然而,我们一些中学的领导和体育教师,因为受到思想观念、基本理念、改革思路、工作方法等因素的制约,受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和束缚,一直未能跳出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停留在以自己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育教学方法当中,严重地挫伤学生学习体育和健康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甚者已经危害到学生终身的身心健康,影响其发展。虽然,近年来很多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都认识到传统体育教学的危害性,认识到体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为此,他们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做了很多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究和实践,逐渐形成以回归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改革共识。经过多年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结合我作为学生家长的感受,我对当前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改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一、深刻理解新课标的内涵,明确回归学生为主体地位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科技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急剧变化。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都提出了新的社会要求。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当前体育教学所面临的新课题。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要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决不能墨守成规,拘泥于传统的观念和思想。现代体育教学已具有了整体性和多元化的功能。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讲究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通过系统的体育教学使学生具备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素质、充沛的精力和完善的人格精神。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同时,回归学生主体的地位,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的能力,掌握体育锻炼和健康的方法,将会使学生在发展中终身受益。
  (二)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现代的青少年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价值实现明显地增强,对人格的尊重与人格的自由,他们充满着渴望。但是,在我国当代的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重竞技运动,而轻视健身锻炼的现象,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望而生畏的体育教学过程,竞技运动的难度和高标准,很少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就反对这种艰苦的自我超越。因此,着手解决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体育教学手段,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竞技运动教学改为娱乐和健康知识的传授,增强他们体育锻炼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育运动技巧,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种体育项目的实践,对他们个性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是现代体育和健康锻炼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以及将体育成绩纳入初中升学考试总分的制度。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今后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措施和方向从根本上就是要遏制目前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为此,我们需要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改革不合理的教学价值取向和标准,让学校体育的教育方针回归本位,以人为本,以增强学生的健康为主旨,突出学生体质健康已经成为国际化体育改革的共性经验,我们体育教学改革应当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将“健康第一”列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在理论和实践各个层面进一步贯彻这一理念,使学校体育的各项活动都集中在对学生健康的促进方面。
  二、要充分认识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体育技能和健康知识的过程,体育教学不等于健身,因为单靠体育课是解决不了学生体质增强的问题的。传统的体育教学体系,过分地强调了体育教师的讲解和主导地位,把竞技运动的技能技巧作为体育教学的全部,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存在体育教学观念、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体系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现实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离开了学校就离开了体育运动和健康锻炼,因此,也就形成了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局面。
  (一)体育教学观念存在问题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不足
  体育教学改革虽然在全方位进行,学校“重文轻体”的观念没有完全改变,迫于应试的压力,一些学校虽然重视了学生应试项目的体育教学和锻炼指导,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还流于形式,体育教学没有起到引导和指导作用,学生没有起到主体的锻炼和参与地位,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仍然存在不足。体育教学改革缺乏正确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给体育教师的教学改革,大多只停留在口号的指示上,“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等,体育投入没有增加,体育课时没有增加,体育教师严重不足,没有具体详尽的改革办法和措施。
  2、体育教师创新能力不足、教学改革理念落后
  新课标出版发行以来,很多体育教学工作者都在试行着体育教学的改革,但由于受到长期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和束缚,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教学的改革力度不强,部分教师只停留于形式上的课程改革,存在着以游戏代替体育教学,以课堂热闹和活跃代替健康知识的传授,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他们内在情感和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其学习的主体地位也无法确立,因此,无法达到新课标提出的“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目标。
  3、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体育教学活动没有确立,全民健身运动的大环境和大氛围没有有效地形成,影响了学生主动参加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而言,仅仅依靠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体质,是远远不够的,应试教育、重文轻体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要“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协调与合作,需要形成全民健身运动的大环境和大氛围。
  (二)体育教学基本理念的解读存在问题
  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体育教学就是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新课标对学生的体育教学的要求不是很高,评价指标总体来说也不是很高。很多体育教师没有真正理解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他们把体育教学过程作为学生主要的身体锻炼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很多课时安排学生进行锻炼健身活动,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事实上,体育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一个锻炼过程,体育教学不等于健身,仅依靠体育教学课来进行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是很难解决学生体质和健康问题的。
  (三)体育教学体系仍然无法走出传统模式的束缚
  新课标已经明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方面的课程内容,但由于很多体育教师观念和理论的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缺乏现代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仍然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虽然一些教师摆出了一副改革的模样,但也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号召和检查,常常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把体育教学改为游戏教学,很大程度上流于体育教学改革形式。
  1、教学目标。新课标出版发行以来,一些体育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只注重于运动技术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和健身习惯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体育课上了十几年,当他们走出大学校门时,他们竞然对健康知识、健康锻炼和健康方法一无所知,更有甚者竞然与体育锻炼说再见了,这是我们体育教学的悲哀。这与我们对体育教学目标的理解有关,教师必须要理解我们新课标的体育教学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给学生健康知识,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原理和应用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
  2、教学内容。当前,我国体育教学的教材仍然以田径和体操为主,辅以球类和舞蹈,这是典型的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方法,单调、固定、重复的动作,不少项目在技术难度或场地器材上都难以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去学习高难度的竞技技术,选用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技术为模式,虽然有助于个别学生已具有的运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但对于体育教学来说, 千人一面,显然脱离了健康锻炼的内涵,片面地追求运动能力的超越,必然会偏离正确的体育和健身目的,违背人的自然生长、发育和发展规律,不切实际地追求强筋壮骨、体能达标,就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这样的教学效果就不会十分理想,运动技术传授得越多,就会有越多的学生远离体育教学。事实上,新课标已经明确了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内容,那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课程要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但遗憾的是,当前我国施行的中考统一的体育测试成绩,已经列入中考的总成绩,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面对学生体质和健康不断下降的状况,为了提高学生中考测试的成绩,很多学校和广大的体育教师只能被动地通过体育课堂的训练来弥补学生锻炼的不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学内容存在诸多问题。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实施主要是来源于授课的体育教师。新课标强调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与此相适应,在体育教学设计上,我们也要从教师的主导地位转向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改变传统习惯的“灌输”、“容器”的教学方法,教师既不能简单地放任学生自我学习,也不能采用“一刀切”方法,这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4、教学评价。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而不是竞技能力的训练,因此,笼统的划一标准进行教学评价,既缺乏激励性又失去公允性,这种教学评价的划一化,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基础差异,会挫伤学生的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显然这已经不能顺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但是,传统的教学评价能具体量化考核学生,操作起来较简单,所以不少学校教师仍然沿用这样的评价指标,这样势必会与新课标不相一致。
  三、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转变体育教育观念,吸收现代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已明确指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为了遏制这一现象,改革不合理的体育教育和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教育的行政部门、学校领导、体育教师以及学生家长,都要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感和紧迫感,要加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把思想和观念统一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上来,要在舆论导向、体育课程、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管理、评价标准等方面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创造条件,要改革传统体育教学中不科学、不合理的做法,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二)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回归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好“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给学生体育和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在根据自已的兴趣、个性和生理特征,自主选择体育和健康锻炼的运动项目,突出主动性学习和主动性锻炼的特征。为此,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主体地位来设计体育课的全过程,要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重要目标,要以体育和健康锻炼为重要手段,根据学生的兴趣、身体和心理特征,传授给学生喜爱项目的运动方法和体育技能,帮助和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加以锻炼,达到健康终生的目的。
  (三)要拓展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发展
  体育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载体,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为基础,注重教学内容的功能和价值,要达到学生健康锻炼、受益终生的目标。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决定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程度,关系到学生主体地位的正常回归。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应当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心理和生理特征,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教学内容,要吸取传统体育教学的精华,充分展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和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的优势,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真正达到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目的。当然,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不能过分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喜好,不能把体育课上成了休闲课、娱乐课、放羊课。
  (四)要优化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改革,就是要改变过去以“教”、“灌”为主的方法体系,体育教学要由过去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主动练”,要做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体育教师应当注重优选教学方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搞简单的“一刀切”和“强制命令”,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特征,确保学生选择适合自已的体育和健康项目,教给他们体育项目基本的技能和正确的锻炼方法,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和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五)改革考核方法,促进学生体育和健康锻炼
  学校要建立新的体育评价体系,侧重于学生体育和健康锻炼的评定,要做到客观、透明、公正,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充分利用体育考核的良性反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要看学生测评成绩,更要重视学生健康锻炼的进步,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都能从评价中树立新的锻炼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体育和健康锻炼的目的。
  (六)加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化建设,帮助学生形成长期坚持体育和健康锻炼的习惯
  正确处理应试训练与健康锻炼的关系,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应试训练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能、应试的技能和技巧,而健康锻炼则是强调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征开展持之以恒的体育项目锻炼,最终达到提高体能、健康生活的目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之间并不矛盾。学校贯彻执行国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更多的需要家长的配合,社会的支持。事实上,学生在学校学习体育和健康课程的时间是比较短暂的,按一般学校通行的做法,每个班级每星期才两节体育课,虽然很多学校都设置了大课间(半小时左右)、课外活动等体育锻炼时间,但由于设置不科学(大课间在上午文化课之间,学生不愿意流汗,故不可能开展健康锻炼。课外活动,相当于放学,学生很少愿意锻炼),学生难于开展体育锻炼,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学生放学离校以后的体育和健康锻炼尤为重要,特别是双休日的锻炼,这就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分担学生体育和健康锻炼的责任,学校负责学生体育技能和健康知识的传授,家长负责学生在家庭中的体育和健康锻炼的督促和引导,只有这样不断地扩大学校和家长的相互联动,才会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理解和支持,从而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全面开展,逐步实现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联动,营造人人爱锻炼的大环境和良好氛围。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不断地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更有利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真正的贯彻落实,使学生较快地形成长期进行体育学习和健康锻炼的习惯,使学生终身享受健康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2]学校体育发展方向与农村教育问题的研究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3]吴郁均.更新教学观念,展现体育魅力《《中国当代教育思想文献》》2006年6月
  [4]管水法,吕时珍. 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 福建体育科技,2002, 21(2):39-44.
  [5]高嵘,李书玲. 试论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理念[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5(1): 51-53
  [6]冉龙彪. 论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J].科技信息, 2009(31):1053-1053.

 

  • 【发布时间】2015/4/17 16:00:31
  • 【点击频次】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