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新课标下怎样提高化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江 潇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新课标下怎样提高化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广西陆川县第三中学 江 潇

 

  【摘 要】 新课程强调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创设问题情景是实施探究教学有效的前提;设计导思问题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关键;调控课堂活动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保障;师生反思总结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目的。
  【关键词】 创设问题情景;化学探究教学;实效性

  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提高课堂探究活动的实效性呢?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实施探究教学有效的前提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积极探究,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因此,成功的问题情境应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出的难度适中,问题情景清晰,能引起学生共鸣,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化学问题。化学作为一门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有很多的素材是可以供教师挖掘来作为问题情境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渠道获得信息,从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上寻找素材,及时捕捉科学前沿的最新信息,从有趣的实验现象中整理线索,从丰富的生活中寻找材料,从教材中挖掘内容,充分运用这些素材来设计好问题。在实际教学中,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
  1.通过实验现象创设情境
  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其中一些与学生已有经验不相符合的实验现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这也符合建构主义学习心理的认知特征,即学生更容易将所获取的信息与自身的知识结构发生联系,进行改造和重组。
  例如,在学习盐类的水解时,学生已有的经验是将镁条放在盐酸或稀硫酸溶液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但是,当他们将镁条放入AlCl3溶液中时,也发现会产生大量气泡,很多学生猜想可能是AlCl3溶液显酸性引起的,这又与他们过去所学的盐溶液应该是中性相矛盾,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学生发现AlCl3溶液呈酸性,进一步验证了学生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获取的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发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索的积极性。教师再进一步提出为什么AlCl3溶液呈酸性,盐溶液的酸碱性具有什么样的规律等问题,驱使学生进一步主动学习。
  除此之外,化学实验中还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可以用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银镜反应、金属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水生火”现象等这些实验都会对学生的思维造成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在衣、食、住、行领域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化学知识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能让学生感受这点无疑会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当前化学课程的设置来看,环境问题,能源危机问题,资源枯竭等问题是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方面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从中挖掘素材,与社会热点新闻结合,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解氯气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介绍2004年4月重庆市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爆炸,造成多人伤亡,展示其中一些图片,引起学生共鸣。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逃避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对氯气的颜色、密度等物理性质,同时还需要学习氯气与碱反应等化学性质。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一种逃生技能,也感受到了化学知识的魅力。
  3.利用化学史实创设情境
  利用化学史重现科学家当时进行研究的情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介绍科学家坎坷的人生经历,朴素的爱国情怀,激励学生刻苦钻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例如,在讲解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可以从氯气的发现史进行引入,瑞典科学家舍勒在1774年发现了氯气,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舍勒从一名学徒到伟大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舍勒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将锰铁矿放入浓盐酸中发现了一种呛人的黄绿色气体(Cl2),然后进一步设计实验装置制取氯气。这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当时是我们发现了氯气,如何设计实验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呢?学生在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后对于舍勒充满了敬佩,同时也对完成这个任务充满了期待,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设计方案。
  二、设计导思问题——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关键
  探究来自于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导思问题,要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要求,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难度要适中,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紧扣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生长点来设计和提出问题。如果太难,不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就会无所适从,逐渐丧失探究的信心和乐趣,出现教师讲授代答,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比较大且难理解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成阶梯递进式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给学生以相关信息提示,辅助学生完成;同时导思问题要有启发性,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活动的目的,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
  三、调控课堂活动——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保障
  新课程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评价活动,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与点拨,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新知识,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保障。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调控能力,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能顺利达成。
  进行课内自主探究的活动,使活动完全按教师备课时预想的方案进行,这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因为只有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出现新的知识增长点,促进知识的自然生成,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在这里要强调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调控,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时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积极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为他们搭建平台。
  四、师生反思总结——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目的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通过体验获得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当然不能忽视了课堂总结的作用。部分老师认为总结部分时可有可无的,时间不够就省略,其实时间长了,就可能导致学生知识条理性不强,应用、发散能力较差等问题。尤其对于化学知识具有较零散的特点,通过课堂反思总结,不仅可以让学生回顾课堂上新学过的知识点,从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还可以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总结过程中生成新的能力增长点,提升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知识进行重组、加工、迁移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方法体系,久而久之,可以促进学生养成总结、反思的好习惯。但是,在这一环节上,教师也不要包办代替,要引导学生回顾、总结自己的收获,从中教师还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知识点落实不到位等。因此,在反思总结环节中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经过课下的反思,可以及时改进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能力。
  总之,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要从面向全体学生,从最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角度出发,这才是保证课堂实效性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订.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放中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化学1[S]·化学反应原理.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 【发布时间】2015/4/17 16:00:54
  • 【点击频次】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