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论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张 含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论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作用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大湾中学 张 含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与健康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能促进身体健康、社会文明,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保障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
  1.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我们调查中的大多数学生都属心理健康者,但也有个别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据实验调查统计显示,在不同年级的近1000名学生中,约有4%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不健康心理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心理健康不良者时有发生。实验中,我们从300名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来看。高中个别学生存有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表现出心理有压力、焦躁、猜疑等。目前,心理健康不良已成为学生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2.让学生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标准
  在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正确的认识,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实验中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正确的认识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考力和既能集中又能分配的注意力等。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以,正常与否可参考其锻炼方法和练习效果。不能认为学习不好的人其认识能力都不正常,这里同经验和基础知识有关。
  ⑵正常的情绪表现。如果情绪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则学生的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笼罩于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同样,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⑶优良的意志品质。一名心理健康的学生,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而自觉的行动和坚定的信念。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坚毅。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做到。
  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自己的知心朋友,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⑸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是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具体包括:对事物认识无明显的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而正确的自我意识。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持征。无主观臆断、猜疑等不良习惯。如无端怀疑别的同学在讥笑他,并且不管别人怎样的解释,总是固执己见,就是人格上的一种偏执,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⑹合理的行为。心理健康与否,总要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行为上。因此,合理的行为就是健康心理的具体体现。
  3.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⑴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教学中,应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通过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促使学生身心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条件。
  ⑵课堂上,体育运动的需要与学生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成为推动心理健康发展的动力。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先进间投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运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劫,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战胜对手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偷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
  ⑶推动自我意识发展。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应让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⑷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运动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体育运动的艰苦、疲劳等特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利用体育运动的紧张、激烈竞争等特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对学生进行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的养成教育。使学生保持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4.灵活运用课堂常规,妥善解决心理问题
  ⑴课前,我们通过常规要求,让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如身体不适的、以前有病史的、身体过于肥胖、瘦弱的学生应端正思想,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为同学加油、鼓劲,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做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
  ⑵课中常规教育,采取有效方式,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从根本上促进和发展其心理健康。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处在形成阶段,此时对他们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时,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又能支配学生的行为规范,促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⑶加强体育课、丰富活动课程内容,使学生有健康的身体,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群体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发布时间】2015/4/17 16:03:08
  • 【点击频次】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