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科学因探索而灵动

 

【作者】 王玉芳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科学因探索而灵动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幼儿园 王玉芳

 

  【摘 要】 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应以科学素质早期培养为宗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
  【关键词】 幼儿教育;科学;榜样;赏识;兴趣

  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确保学前教育的高质量?首要的是从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的规律与特点出发。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
  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他提倡的教育不是简单的施教,而是给予孩子全面和谐的教育引导,具体地说,教师的自身素质十分重要。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三到六岁的孩子,此时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心智发展的关键期,孩子虽小,但具有十分强烈的探索、学习欲望。教师在幼儿心中,是知识的化身、智慧的灵泉、道德的典范、人格的楷模,为此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必须严格要求,切切实实成为幼儿的表率,深刻认识孔子的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严谨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正确教育幼儿。
  教师所具有的科学素质包括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科学的审美意识和能力、科学的启蒙意识和能力。教师应有的科学态度:一是支持幼儿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尊重事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二是及时指出幼儿不对的地方,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三是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幼儿的理解能力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二、赏识孩子,呵护童心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俗话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即使是双胞胎,在性格智力的各个方面也存在差异,有差异也就有各自的特性。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呵护孩子的自尊心、科学发展的好奇心。
  陶行知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才能繁荣滋长。”激发幼儿的自信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晶莹剔透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又是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就会摔碎,就不复存在。”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创造意识犹如那小小的露珠,需要教师倍加呵护,让幼儿教师的呵护,变成幼儿学习的动力、积极的上进心。幼儿的自信心,离不开老师的尊重、信任和关爱。在教育实践中,我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坚持多方引导,积极挖掘幼儿的科学潜力。为此,我鼓励幼儿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自信、自理”的目标,让幼儿坚信“我能行”、“我最棒”、“我的事,我做主。”
  发现优点,培养天才;发现缺点,培养庸才。优点——生命的花朵,缺点——生命的花苞。幼儿园教师需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既用喜悦的目光,欣赏盛开的花朵;又用期待的目光,欣赏迟开的花苞。花朵花苞,哪一朵不好?!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无条件地爱孩子——像阳光普照大地,洒向人间都是爱。
  最美教师张丽莉说:“我周围的前辈们告诉我,教孩子就像种庄稼、浇浇水、驱驱虫、施施肥、用心栽培,不可着急,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师,你要做一个有高尚德行的人。这时,我终于明白,其实,我该成为这样的老师——既有思想,又有信仰;既有学问,又有品行;既懂得爱,又会爱;既能春风化雨,又能润物无声……”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而赏识教育正是迎合了这一需求,因而有利于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让孩子的生命状态得以充分舒展。
  赏识教育能维护孩子的自尊、增强孩子的自信,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赏识教育赢得了社会与家长的信任。
  三、丰富活动,积极探究
  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主题,而普及科学教育,对幼儿进行早期的科学启蒙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基本措施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摆弄、探索、发现、了解周围的事物,可以说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前提,针对幼儿这一特点,从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激发幼儿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入手,我们可以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从感觉反馈中感到周围世界是自己发现的,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因而能促进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建立和发展,并产生继续探索操作的强烈愿望,主动青睐科学,享受科学,利用科学。
  科学探究,需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善于与孩子一起分享喜悦。如在活动《找空气》中,我通过吹泡泡、吹气球、吸气等环节,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然后设计这样的提问:“生活中还有哪里有空气”、“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没有空气会怎样”等,并逐步展开这些问题的讨论,让幼儿自由讨论后明确:“轮胎中有空气”、“皮球里有空气”、“碰碰船里有空气”,“空气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闻不到,看不见”、“我们不能离开空气”等等。通过提问,有效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
  又如在《纸的吸水性》一课中,为了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教师利用蚂蚁图片和背景图,积极为幼儿设置问题情境:“一天,天气非常晴朗,有一只小蚂蚁肚子饿得咕咕叫,想要出去找点吃的东西,它走呀走呀,发现不远处有一大块面包,可高兴了!可是,有一条小河却挡住了它的去路,小蚂蚁真着急,这可怎么办呀?突然,它发现河岸边停着4只小纸船,分别是用面巾纸、皱纹纸、报纸、广告纸制作成的,那么哪一只小纸船能够帮助小蚂蚁安全地过河呢?”此问题的抛出,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心,他们都迫切地想知道哪只船会帮助小蚂蚁安全过河,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索。不仅在活动中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还日积月累地积淀了孩子们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探究的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用科学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是素质教育的精髓。我们需要想方设法引导幼儿互助合作,积极探究,才能发现真理,认识真理,掌握真理。如:“会转动的纸棒”,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电池、纸棒、圆珠笔,让幼儿自己来动手操作、探索,从而发现塑料圆珠笔在头发上摩擦后会产生静电,静电会吸引纸棒顺笔杆牵引方向转动,引发幼儿对静电产生兴趣。实践操作“蛋壳不倒翁”,我们为幼儿提供蛋壳、牙膏、彩笔、剪刀等,让幼儿试着做一做、画一画、玩一玩,从而体验其中的乐趣,了解由于牙膏挤进蛋壳底部后,蛋壳的重心下移,呈上轻下重的状态,所以就不会倒了的科学原理。幼儿在活动中可以自由进入,独立或合作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自由自主地探究。教师不直接介入,不随意评价,微笑等待,尊重和关注幼儿的个性活动方式,发现和肯定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观察分析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在孩子求助时给予适宜的启发与合作,让幼儿感到学科学、做科学、用科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没有活动,也就没有幼儿的学习。”在科学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幼儿自由、大胆地进行观察、操作、尝试、实验,自由自主地探究。在幼儿科学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激发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的兴趣,使孩子们对有趣的科学现象永远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条规律。幼儿天生好动,精力旺盛,让幼儿参加实践操作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幼儿通过亲自摸摸弄弄,就产生了兴趣,这种在活动中产生的直觉兴趣会进一步发展到认识兴趣。它对发展幼儿的智力、操作能力、形成良好的品质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课程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科学是无处不在的,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和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在理论研究、实践操作的不同层面上为构建一种多元化的幼儿教育新体系而作出新贡献。
  总之,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尊重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科学、合理、灵活、充分地运用各种途径,使科学探究活动能更好地深入开展,真正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教师需要明确真正的科学探究不应该是一个枯燥的过程,科学探究活动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里。教师一旦发现幼儿感兴趣和有探索需求的事物,就应借机激发和引导他们把好奇心转化为探究的兴趣,促使幼儿认知的主动建构,帮助他们认识外部世界,并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从小培养其主动探索,勇于质疑,不拍挫折,勇往直前的品质。幼儿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真正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艳;科学教育中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2]张丽;谈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J];宁夏教育;2007年11期;
  [3]陶纪秋;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4]徐浩棋;探讨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构建[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年06期;
  [5]江敏;幼儿科学探究,从自然角开始[J];好家长;2014年02期;
  [6]余洁;以趣入手,萌发幼儿科学探究的态度[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 【发布时间】2015/4/17 16:04:16
  • 【点击频次】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