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宋秋莉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吉林省德惠市布海镇义和小学 宋秋莉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浅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前提。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脑海里不会留下多少痕迹,也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实现和实践的机会。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这段知识的时候,注重学生求知、求参与的心理需要,抓住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在导入环节创设一个“猜数”的情境。事先把1-20的卡片按照1、5、9、13、17;2、6、10、14、18;3、7、11、15、19;4、8、12、16、20的顺序分成四组,课上发给四个同学。然后请其他同学说1~20任意一个数,教师和这位同学进行猜数比赛,看他们谁能又对又快地猜出这个数在谁的手里。几轮的比赛后,老师总是获胜,学生对此产生了好奇。教师当即抓住学生的心理,问大家:“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快?”学生有的说:“卡片是您事先分好的,您当然知道了。”有的说:“因为您是老师,所以您猜得快。”还有的同学百思不解。这时,老师就抓住时机导入新课,告诉他们:“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个规律,你们想知道吗?今天通过共同学习大家都能掌握这个规律,你也能像老师一样猜得这样快。”听到这里,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些“规律”的神奇力量,学习欲望一下子释放出来,立刻精神振奋,进而一起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整节课当中,学生始终带着这个疑问寻求答案。而教师也正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不忙着揭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研究,使学生在这节课的最后才揭开它的面纱。在这样活跃而生动的气氛中学习,学生的参与意识始终是那么强烈、那么饱满,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
  二、探索研究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
  提出问题并不等于分析解决问题,还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研究信息、分析问题,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应做到:(1)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提供给学生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自由地活动,焕发主体意识,变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究式学习。 (2)创设一个实践活动环境。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手脑结合的能力,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新知。
  “探究式教学”极力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同时能使优等生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平等竞争、彼此交往合作,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在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时,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和一张记录单,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想办法找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并按要求填写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了解情况。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寻求到了规律,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
  合作探究学习是群体智慧的结晶,是异中求同的结果,对知识的探求、方法的探讨、规律的揭示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内驱力。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明了化,深邃的问题浅表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三、交流沟通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
  学生经过了艰苦的探索过程,获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和较丰富的主观感受,交流沟通就是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集体内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探究过程,揭示规律、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群体之间的交往、沟通及相互了解,促进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分析思考其他同学的思路并做出自己的判断。交流给每个同学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而且丰富了想象力,使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小结成果是“探究式教学”的升华。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与探索,探究出丰富多彩但有些是杂乱无章的结果。这些结果凝结着学生探究的辛苦,但却有错有对。小结要求教师因势利导,对于正确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对于错误的甚至是不着边际的结果要巧妙地进行处理,注意保护这些同学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决不能武断的予以全面否决。要找出适当的契机给以鼓励,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确信“我能行”。教师最终将规律性的结果准确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们对照自己的探究过程,从中体味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增强他们对知识奥秘探究的信心与决心,同时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五、课外延伸是“探究式教学”的迁移与拓展。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在自身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进行研究。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探究学习活动的结束。这一活动在课外的延伸,对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探究成果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到更广阔的时空去探究创造,可激励学生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课堂学习。
  总之,探究式教学顺应了现代教学的改革,使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真正构建了互动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自我活动表现的机会,将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从而实现“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探索性的学”的基本理念。

 

  • 【发布时间】2015/4/17 16:05:57
  • 【点击频次】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