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怎样在作文教学中的进行审美教育

 

【作者】 陈玉凤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怎样在作文教学中的进行审美教育

 

广西陆川县第三中学 陈玉凤

 

  【摘 要】 众所周知,美育同德育、智育、体育一样,都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审美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人,是一个不完美的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教师担负着的任务,几乎囊括语文教学的全部手段,可以落实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传播文化知识,训练读写能力,增强思维意识,到陶冶性格情操,确立人生理想,无所不包,故本人认为审美教育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在作文教学中对审美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亦是非常必要的,以下谈谈自己作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教学实践和体会。
  【关键词】 作文教学;美育

  一、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美的世界
  作文教学往往从观察描写入手,这实际上就是审美情趣和审美感受能力的训练。抓住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准确的审美指向和良好的审美心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类社会的芸芸众生,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都在我们的身边演绎,我们如何去应对,如何去评价,如何去选择?这就需要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情趣。中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处于一个不稳定阶段,他们的审美指向不确定,审美情趣比较肤浅也容易游离,老师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譬如写一篇题为《秋天》的命题作文,可以写金色的田野、丰收的喜悦;也可以写萧瑟的秋风、秋雨和落叶。只要有景有情,都未尝不可。布置写一篇状物散文,有人写了姹紫嫣红的花朵,用花朵的艳丽,展示自己内心对生活的信心和愉悦。有人写了混浊的河流、枯萎的树木,表示了心中对人类居住环境的无限忧虑。借景抒情,有感而发,也不错。可有人却写了小茶馆旮旯里沾满痰迹污秽的痰盂罐,让人一阵恶心。我对学生说:不是不能写丑,甚至审美中就包含着审丑,但我们还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写作目的,你到底要让人们感受到些什么?我坚持引导学生往“进步、健康、高尚”的路上走。以“真善美”为作文教学审美的基础,实际上是坚持了“教书育人”的原则。我总是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发现、感受美的世界,并且鼓励他们把这些美写下来,用这些美打动自己,用这些美叩动读者的心。
  为了让学生写出景物的美,我常常给学生诵读一些好文章,自己也动手写了不少。但光看别人的或听我的是远远不够的,我更多地是采用“写出画面感”的方法去训练学生。我在对学生的作前指导时这样说——
  对同一个事物、因为观察目的或观察角度的不同,我们得到的观察结果也会是不同的。比如观察天空,早晨、中午、黄昏和深夜,差别是很大的。即使同样在早晨,或朝霞满天,或大雾弥漫,或细雨绵绵,或阴霾沉沉,总是有差别的。难怪有人说“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太阳只有一个,为什么“每一天”又都是:“新的”呢?这个“新”,指的就是变化,我们应该多多地观察,记住不同,甚至学会辨别细微的差别。这样,作文才可能有所提高。
  只有感受到新的,感受到真的,感受到美的,你才能有东西可写。然而,要把感受到的东西细腻地描绘出来,脑子里还必须要有“画面”。这“画面”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的。你倚在窗台上欣赏过窗外的雨吗?你站在大街上注视过来来往往的行人吗?你躺在草地上研究过夜晚的星空吗?凡此种种(记住:老师指的是“欣赏”“注视”“研究”,而不是心不在焉地走马看花),只要你做过,那么,观察过的事物就会在你心中留下印痕,再次回想时,便有一幅图画浮现在脑海里。这就是“画面感”。
  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或者是写景,这种“画面感”都是很重要的。不信?我们不妨多找一些文章来看看,有“画面”的文章给人的吸引力、感染力必然更加多一些。让我们继续观察,多多观察,再学会有条理、有色彩、有感情地描绘“画面”吧。这样,作文才会一篇比一篇写得好。
  经过一个阶段的练习,学生笔下的文章渐渐地有了声、形、色,画面感强了,情感也有了依附;终于有一天,我看到学生在作文时写着写着动感情了,流泪了;终于有学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主动要求把自己的作文朗读给大家听了。美的世界,美的感受,美的文章,交织起一种美的氛围。此时此刻,我也从一个美的布道者变成了一个美的享受者、美的收获者了。
  二、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美的构造
  对初步掌握了写作基础的学生,我接着进行“美的构造”的训练。审美教育的结构论告诉我们:无论是动态的美,还是静态的美,要把它们表现出来,除了语言之外,还必须要有一定的结构。
  我总认为,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功利性太强。为了“稳妥地”取得高分,许多学生,甚至老师都采用“套”范文的方法,去应付考试中的命题作文。久而久之,老师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八股,学生亦失去了开动自己脑筋创新构思的兴趣。这种“套”的方法,竟是当今中小学中许多人的“法宝”。一味地模仿范文,结果文章的美感丧失殆尽。“套”,实际上是抄袭,是不上台面极不道德的偷窃!容忍这种现象泛滥成灾,岂非咄咄怪事!文章内容雷同,甚至语言也如出一辙,这样是永远也写不好作文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一方面规定凡是已经写过的素材,在无法提高,无法写出新意的情况下,不许重复写,更不允许将别人的文章改头换面;另一方面,我则在教会学生观察描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文章的结构上多下功夫。我说:同样的黄砂、石子、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为什么却能造出东方明珠、华士大厦、华西金塔等许多不同样子的建筑呢,这就是结构在起作用!我们不要机械地去死搬别人现成的语句,而要重视文章的结构,即使自己手头的材料不够造“东方明珠”,那就造个“华士大厦”,就是造个漂亮舒适的花园别墅,也比千篇一律的火柴盒式的旧公房要好十倍百倍。我还要求写作时多用一些修辞手法,尤其是提倡使用排比和反复。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我还多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扩句训练。修辞手法的运用,尽管看上去似乎仍旧是语言的问题,而实际上一定修辞手法的使用,有效地充实完善了文章的结构,会给文章增色不少的。
  我始终坚持“好文章要靠学生自己去动脑筋想,自己动笔去写,也要自己费神去改“反对老师包办。现在,报章杂志和作文选上的许多文章都是大人或老师精心修改出来的,这也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面对发表了的文章惊呼“这是我写的吗?”你说是喜是悲?所以,写文章必须启发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构思,用心去写。没有自己的创作思想,没有自己的审美角度,没有自己的艺术构思,没有自己的表现手法,那是很难写好作文的。
  三、作文教学要让学主领悟美的情理
  作文教学中的审美实践,不能只局限、也不能只停留在美的描绘和美的构造上面。我认为:对美的感受,还必须进一步提高到让学生领悟美的情感、美的哲理上去。这样,学生才能从写作过程中有所获得。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功能,也许在这一点上是表现最强烈,最具体实际的。我曾经教过一个比较内向的男孩,初到我“麾下”成绩也并不怎么好,但他有默默地细心观察一些生活现象的长处。我抓住这一点,时常引导、鼓励他把观察的感受写下来,我要求他“不仅仅看事物的表象,也不只是为了写人而写人,为了记事而记事,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想得更加深远广阔一些,给自己的文章注入情和理,一定要让别人读了你的文章后有点心动”。这个男孩按照我的要求努力地去做了,文章越写越多,越写越好,单是高考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他就在各种报刊上连续发表了10余篇习作。其中《生活给我的启示》通过描写一只瘸腿癞蛤膜穿越马路的精彩片段,告诉自己应该如何面对现实去勇敢奋斗。文章中蕴涵的哲理甚至深深地打动了许多老师的心。
  文章的感情不是用几个“啊”一类的感叹词就能生出来的。我告诉学生:文章的情也好,理也好,都要自然流露,有时不必点破,不需明说,让情理藏在字里行间,让读者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受,自己去领悟,那才是最好的。
  我保存着我的学生写的好多文章,有时重读一下是很有意思的。那些文章是短短的,但看了这些文章,会引发出我想到更深更多一点的东西。
  多年来,我在对学生的作文指导中运用审美观点、审美原则、审美手段,进行审美教学实践,既落实了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点的传授,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深化了对学生的“道”的教育,学生文章越写越好,做人的道理也懂得越来越多。
  作文教学中的审美实践,对学生在“文”与“道”两方面有益处。进行审美感受的教育与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表现力;进行审美结构的教育与实践,可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文章的谋篇布局;进行审美情理的教育与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情感世界,陶冶性格情操。实践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审美教育着眼于心灵的净化,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审美教育把感性的人变成了理性的人。
  由此,我认为,坚持在作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审美教育。是逐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语文老师“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在当前与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是极其重要和极其必要的。

 

  • 【发布时间】2015/4/17 16:13:18
  • 【点击频次】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