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探索

 

【作者】 唐 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探索

 

广西壮族自治区白色市白色中学 唐 华

 

  【摘 要】 新课改的实施,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场新的教学革命。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教师,在这场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就应大胆地尝试、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励学生学习的进取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乐趣。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引导他们大胆地想象、具有想象能力。并以此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灵活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 学生;能力;培养

  如何通过想象、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是发明创造的基础。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想象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现代文的学习和文言文的积累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去进行形象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的创造性的思维。那么,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中的相应课文,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童趣》通过作者“以蚊为鹤”“神游山林”“观虫斗,驱虾蟆”的三件事的叙述,来激发现代文明社会中学生的想象力,感悟沈复童年的丰富情趣。通过学习《天上的街市》,郭沫若的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品味中进一步地发挥想象,体检作家的情怀。通过学习《山中访友》让学生仔细品味文中的语言,想象作者“山中访友——山中观景”的情境,再让学生结合语言,抓住某一自然景物进行想象、模仿、创造,每个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头脑中产生的不同形象。以此想象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的欲望,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习的乐趣。借助于丰富想象又带动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语文知识的获得,重在生活中的观察积累和在课堂上阅读积累,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因为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途径,学习中的阅读和发现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增长知识的途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最终的解决问题中,大胆地标新立异尝试创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离不开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力。例如:《紫藤萝瀑布》、《生命、生命》等课文的阅读,都离不开生活中的观察和积累。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结合生活实际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就应教给学生明确的观察目的和科学的阅读方法。同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提出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在创造性的成功中体验到做学习的主人的乐趣。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倡导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得心应手地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励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创设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境,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驱动学习思维的有效方法。在特有的情境中,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要求获取新知识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其次,教师在阅读指导中拓宽课堂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学生产生浓郁的学习兴趣情境下,给他们更充裕的时间去感悟、去想象、去探索,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在学习中有了合作交流的意识。再其次,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语文阅读教学的横向扩展,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因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更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实施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设计中,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想象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养成,自主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是语文教学的三种重要的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更要重视三种能力的培养,给学生的学习注入勃勃的生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创学生学习的新天地,为社会培养富有朝气的创新的人才。

 

  • 【发布时间】2015/4/17 16:19:03
  • 【点击频次】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