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游戏教育化 教育生活化 生活科学化

 

【作者】 郑维丹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游戏教育化 教育生活化 生活科学化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幼儿园 郑维丹

 

  【摘 要】 科学课是让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是幼儿在观察、思考、提问、动手实践、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幼儿教师要积极构建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让幼儿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的方法,使幼儿初步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幼儿教育;科学;兴趣;生活

  带幼儿走进生活,才能真正走近科学。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回归幼儿生活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根”;关注幼儿科学素养的养成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魂”。
  一、鼓励激趣,青睐科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晶莹剔透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又是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就会摔碎,就不复存在。”我们知道:幼儿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同科学课程的特征存在着一段小小的心理差距。科学课讲究实验验证,注重探究过程,并且有严格的实验程序,所以往往是枯燥乏味的;科学课中的观察过程,有时需要维持较长一段时间,幼儿往往难于坚持,产生畏难情绪,对科学课显得又爱又怕。所以,幼儿教师要尽量消除幼儿心中的种种害怕和恐惧心理,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师要尊重幼儿,想方设法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科学课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奇妙的自然现象。深刻认识幼儿科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然而,“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幼儿教师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用心呵护孩子与生俱来的科学探究童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幼儿教师要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感染幼儿,乐观的情绪影响幼儿,因为幼儿年龄小,阅历浅,只有给予关注和激励,才能使幼儿喜欢科学课。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理解、尊重、信任、关心幼儿,既要讲究语言技巧、善于驾驭课堂,又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孩子会从老师肯定与信任的语言中获得自信,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迸发智慧火花,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逐步走向成功。
  怎样激发儿童的科学兴趣,我们可以以境激趣、以物激趣、以趣激趣、以动激趣、以乐激趣、以奇激趣、以爱激趣,等等。
  实践中,多种激趣的方法可以并列交错使用,但不管使用何种方法都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面对不同个性的对象选择适当的方法,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兴趣的引领下,观察感受生活中的千姿百态,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共同探索身边的各种科学秘密。
  二、深入生活,走进科学
  生活中充满了千奇百怪可供幼儿探求的问题,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捕捉,就能引导孩子进行他们感兴趣的科学活动,获得他们需要的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与探索精神,使幼儿的科学教育既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能指导幼儿的生活。
  如何带领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并在生活中感受大千世界的神奇呢?我认为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才是幼儿想要了解的科学,才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才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操作的愿望。
  幼儿天生有很大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鲁迅先生曾说过:“孩子是可以佩服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的确,对于孩子来说,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他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保护好孩子们的这种科学观,将科学教育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幼儿动手操作,主动去探索、发现,以体会科学的乐趣。
  生活是万卷书,生活是万花筒。科学来源于生活,对于幼儿来说,生活是学习科学最好的素材。儿童每天的洗簌、进餐、睡眠等活动。这些看似一个普通的日常生活环节,却隐藏着许多教育的契机。例如:水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每天都会去接触到水,可我们发现有些小朋友最喜欢逗留在盥洗室里洗手玩水,常常溅湿衣服,而又忘了关水笼头……为了让幼儿们正确认识到水,关于“水”的主题活动又很多,像“会变化的水”、“水笼头不哭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等等,极具教育潜力,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注重发现,勤于运用,都可以进行行之有效的养成教育。
  我探索,我快乐。生活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宝贵源泉与坚实基础。幼儿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对生活见到的很多事情总是喜欢问“为什么”,对生活中遇到的许多事物总是喜欢一探究竟。这些构成了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了幼儿学习科学、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正是在没完没了的“为什么”的探究中,幼儿获得了对周围世界的初步认识,激发与培育着身体内科学的“种子”健康成长。幼儿教师需要耐心帮助幼儿一一解答,让幼儿在科学的海洋里学会憧憬,学会翱翔,学会所获。
  三、寓教于乐,生动有趣
  幼儿科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读懂幼儿心灵、创造教学奇迹、共享教育幸福的艺术。我们在工作中,要多一些有效钻研,为平淡增添光彩,将枯燥无味的科学教学活动化,并突出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趣味性,强调幼儿互助合作,共同参与,突破传统,注重创新,不断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可以唱儿歌、可以做游戏、可以搭积木、可以猜谜语、可以走进大自然,等等,这是实现科学教育活动化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活动、注重情境创设、活动导入、活动指导和活动评价。使教学活动生机盎然,生动活泼,让师生都能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彼此受益!
  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更多地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了解幼儿的需要,认真备课。教学得法,幼儿就爱学,乐学。课堂活了,幼儿动了,幼儿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上有合作、有竞争、有质疑、有表演、有争论、有深思、有困惑、有猜想、有笑声,也有欢乐。教材教活了,幼儿笑起来,效率自然有!
  唱儿歌,学科学。儿歌具有琅琅上口、节奏明快、夸张形象、童趣盎然的特点,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将科学教育与语言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师自创、引导幼儿共同创编等形式,编制了一些幼儿喜欢的富有科学教育内涵的儿歌,渗透在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学唱、传唱,使科学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太阳和地球》(适用于中班、大班)。太阳像妈妈,地球像丫丫;妈妈拉丫丫,丫丫绕妈妈;跑了一大圈,新年来到啦! 还有《小弹簧》(适用于中班、大班)。小弹簧,钢丝绕,变个魔术你瞧瞧;用手压,它变小,手一松,它变高;打它一下不生气,摇头摆尾哈哈笑。这两首儿歌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地球绕日公转” 的天文知识和“弹性与弹力”的物理知识,虽然所涉及到的知识对于幼儿来说要上中学才学到,但是以儿歌的形式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使他们对相关概念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认识,调动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样,科学教育活动化的实施目标就达到了。
  四、科学抚育,培养睿智
  鲁迅说:“游戏是孩子的天使。”小孩子天生好动,我们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玩启蒙游戏,来提升孩子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把娱乐、运动、学习融为一体,开发睿智,培养创新,提高技能。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右脑的储存量是左脑的1万倍,而右脑的记忆潜能是左脑的100万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95%的人,只运用了大脑的3%至5%,其余的都蕴藏在右脑的潜意识之中。而日本著名教育家七田真教授做了大量的实验,他发现人脑在3岁以前完成60%的发育,6岁以前完成90%的发育,而右脑在3岁以前就极其发达了。0至3岁是孩子右脑开发的启蒙期,如果父母、教师能够在此阶段内采用灵活多样的游戏活动来促进孩子右脑的发育,那么,孩子将会具有超强的记忆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科学证明,人的左半脑和右半脑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右半脑负责处理节奏、旋转、文学、图像和幻想(形象思维)。孩子在学习时很少使用右脑,而培养绘画能力、手工劳动及体育训练是开发婴幼儿右脑智力的最佳方法。因此,要多使用左眼、左耳、左手、左脚,发挥其功能,促进右脑的发育。多做一些由简单到复杂、由被动到主动的运动;要有意识地激发婴幼儿用手抓、握、捏、扔、接、拍、挤、摸、拉及跑、跳等各种运动,尤其是要训练其手脚的精细动作,促进小脑发育和平衡。
  科学家提倡从0岁开始就给孩子各种良性刺激,帮助大脑尽快尽好地建立智力系统。孩子1岁时,就应让他多看各种物体;2岁时要孩子用嗅觉去闻各种气味,以刺激嗅觉细胞的发育;3岁时教孩子用舌头品尝各种味道,刺激味觉细胞的健康发育。例如:喇叭花的形状象什么,鸡冠花的形状象什么,向日葵的形状向什么?为什么不给花浇水它就会枯萎?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可以使幼儿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又如幼儿在观察金鱼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金鱼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尾巴又是什么形状的,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总之,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幼儿,教师要尊重孩子,热爱每一个孩子,在此基础上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发展环境,让孩子大胆地思考、想象、实践、创造,活泼开朗地健康成长。我们应当把科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去发现、理解生活中的科学,体会科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倪谷音;主编《愉快教育》,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年版;
  [2]张丽;谈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J];宁夏教育;2007年11期;
  [3]刘艳;科学教育中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4]江敏;幼儿科学探究,从自然角开始[J];好家长;2014年02期;
  [5]常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陶纪秋;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 【发布时间】2015/4/17 16:19:58
  • 【点击频次】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