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教育,该带给孩子什么

 

【作者】 刘春梅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育,该带给孩子什么

 

——关于当下教育的思考

 

贵州省安顺市实验学校 刘春梅

 

  让我们先看一组案例:
  案例1. 北保定市某中学学生张某在体育比赛中与同学相撞右眼致残,由此引发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近日此案在保定市中级法院二审终结,该中学被判向张某赔款114131.65元。
  案例2. 深圳市罗湖区某小学学生龚某,在从三楼到五楼上课的过程中摔倒,导致脾脏破裂被切除,造成五级伤残。家长向法院起诉,要求学校赔偿326.5万元。 
  案例3. 2003年12月24日下午第一节课后,莲湖区某小学一年级学生某某课间休息时间,在学校操场上的滑滑梯上玩耍,骑跨在滑梯支架的最底层不慎摔下,当时无法行动,该校老师随将其送往某医院门诊部治疗。出院后,其家长将该小学告上法庭,要求学校承担主要责任。 
  案例4. 湖北省武汉市某中学八年级学生郭某在冬季长跑中猝死。其家长要求学校补偿孩子14年的养育费9万元,并补偿安抚费和调房补贴5万元(不含医疗抢救费,殡葬费等)。
  ……
  面对如上的种种情况,老师们真的无所适从。一旦发生事故,就说是老师的监管不到位。可老师是人,站了45分钟,课间10分钟总该可以休息一下吧?就算不休息,请问,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该跟着谁?该去监管谁呢?难道就去监管出事的那个(能预见?除非是神。)?可是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否有加害人,一般学校都要承担责任,对受害学生进行赔偿。可学校不是企业,国家办学所下拨的经费中也没有这一项。拿什么赔偿?频频发生的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和责任的难以分清,令老师和学校产生了惹不起,躲得起的心理。有些学校为了避免承担高额赔偿的风险而刻意回避正常的课外活动,取消了对抗性强,有风险的活动。像跳高跳马、翻单双杠都被排出体育课之外(更有甚者干脆拆掉体育设施)。还有的学校不到上课时间不准学生到操场。还有些学校甚至取消了学生擦窗、攀高打扫卫生项目,宁愿雇人代替。在广州、甚至有的学校禁止学生外出参加学习,不允许学生提前到校,要求学生放学后尽快离校,可谓用心良苦。学校对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惧怕和作出的以上种种预防措施极大地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有专家指出“以牺牲许多对孩子健康成长有益的活动来避免个别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总让人感到得不偿失,从个人的角度看没有什么,但是我们对现代青少年一代提倡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则无从谈起”。当然,老师和学校都明白这些做法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甚至跟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其实,简言之,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有强壮的体魄、有善于动手动脑得到的知识以及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如何来培养呢?把他们桎梏在学校甚至在教室能培养成人才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是,现实又不能不叫老师及学校把学生桎梏在校园内甚至班级内。
  据悉,国家规定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造成学生意外伤亡事故的,学校将进行赔偿。又悉:许多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如果不能保证学生的绝对安全,什么野外活动都不能组织。我不禁要问:国家对这些教育设施有过统一的标准规定吗?如果有,为何修建时不按标准来建造?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能跟城里的标准吗?一个孩子在他的父母这两个监护人的监护下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何况是在拥有几百个学生和只有几十个教师的学校?保证学生的绝对安全?我想,不光是老师做不到学校做不到,就算把学校弄成监狱式管理都做不到。
  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邻邦日本的教育吧:
  1.挫折教育。日本的孩子走路摔倒时,父母从不去扶他起来,而中国的孩子跌个跟斗,碰破点皮儿好像就是天大的事情,家长赶紧把孩子扶起来,还要对不会说话的门坎、地面发一顿火,狠狠地敲打几下,以此来哄孩子。结果导致孩子长大后,一是犯了错误往往归罪于他人;二是经受不了失败的挫折,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比较多。
  2.强调学生实际操作。日本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节奏,容量和难度上都比不上我国,但他们强调让学生是操作,在亲身体验中悟出道理;让学生通过思考,内化为自身的知识财富,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3.学生要当“清洁工”。每一个学生进学校必须换鞋,学校非常干净,可以找不出一个卫生死角,每天午饭后全校的师生都来打扫卫生,每个人都自觉的参加劳动,一年级的孩子跪在地上来回擦地板。东京的夏天,气温高达35摄适度,孩子们衣衫都湿投了,但没有人因为天热而偷懒。
  4.当几天野孩子。劳动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而与大自然的接触则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日本的学校十分注重远足,让学生在野外过几天集体生活,东京师大附小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每个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要过23天的野外生活,而且有具体的要求和内容。这种教育形式很受学生欢迎,学生能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中学会交往,合作,生活自理并在爬山涉水,采集标本等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磨练意志,陶冶情操,这无疑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好办法。
  那么是不是日本的学校在组织开展这些活动时不会出现意外事故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他们的国民又是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一问题的呢?
  前几日,有幸读到了孙云晓老师的《千年警世钟》。文章中有他的一段话:“在拉博浪岛的一次中日教师座谈会上,我提出了两个问题:1.组织中小学生去黑姬山登山探险是有危险的活动,日本的父母是否普遍支持?日本的教师是否普遍敢于组织?2.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学生父母会不会追究组织者的责任?意外事故如何处理?谁知,我的提问竟让一屋子的日本教师莫名其妙了。沉思了一会儿,来自东京、北海道、名古屋、九州等地的教师们才开始回答我的问题。他们不认为登黑姬山是危险活动,登山是登上人生旅途的意思,父母普遍支持,教师普遍敢组织。对中国父母常把学校、老师告上法庭的做法,他们感到难以理解。他们说,一旦发生了意外事故,日本人会认为是自己给集体添了麻烦,应当个人负责,严重伤害靠保险解决,一般不会追究组织者责任。”
  中日两国国民对待孩子及教育态度的差异,或许就是两个民族真正的差异。当然,他们的教育并非完美。但是他们不惧怕风险和代价,给教育一个宽松的环境,放手让孩子磨练,不值得我们深思吗?相比之下,我国的教育环境多么险恶。据统计,很多初中生在家里刀不准动,电不准碰,就连水开了提下来这种小事家长也不让孩子干。全中国的家长都有一个共识:“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什么都不用你管”。湖南一高中生考取重点大学后不想去读,原因居然是到那里后“没人帮自己挤牙膏洗衣服洗袜子叠被子……”。我们培养的真的是21世纪的人才吗?
  教育是爱的事业,可是爱对孩子来说,既能成就也能葬送。许多父母正在辛辛苦苦的孕育孩子悲剧的命运,正在用自己的奋斗去摧毁自己的目标。
  教育,该带给孩子什么?让我用孙云晓老师《千年警世钟》的话来回答吧:“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因此教育是人的解放,而非是人的枷锁。一个文明的、现代的社会,纵然付出高昂的代价,也要解放孩子;要解放孩子必先解放老师,而这一切的关键是法律的保障和国民共识”。

 

  • 【发布时间】2015/4/17 16:35:54
  • 【点击频次】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