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学教学中运用的探究

 

【作者】 彭 毅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学教学中运用的探究

 

广西容县杨村中学 彭 毅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新课程下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不仅是21世纪教育现代化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也是新课程下各学科克服自身弊端,进一步实现科学化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农村中学的课堂增添了多彩的图画,本文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使之与学科有效整合,从而优化各学科教学的相关问题。
  一、教学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素养的形成,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在新课程下中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重要作用。农村中学生,囿于家庭环境,有的还是留守孩子,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学科教学,它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从而适应今天的信息化社会,否则就会失去它在基础教育中的应有地位。所以,中学各学科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采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以往各学科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优化教学,推进课程改革,这是新课程下对中学学科的必然要求。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中学教学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训练水平。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
  1.运用信息技术,形象生动,视听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充分运用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性。
  如初三语文《三峡》一课,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的风光之美,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三峡,对三峡景观没有形成形象认识,而文言文又较难理解,学生单凭想象难以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休播放长江三峡的风光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解说。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教师声情并茂的配文朗诵,学生在视听方面都得到了美的享受,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此外,我们还应该提供一些网址,指导学生课外到相关网站去浏览有关三峡的图片、视频文件、文字说明等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对三峡景观特点的形象化认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有趣多了。
  2.运用信息技术,节省时间,拓展空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样不仅能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现代学生的学习天地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他们在课外利用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多种媒体,凭借教育软件、校园网、资源库等,可以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想广泛阅读、多方涉猎是较难实现的。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极大优势,它可以极大拓展学生阅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较大的选择自由。多种媒体的综合效应,还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吸纳和输出信息的质量,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3.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合作,资源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大都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三、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加强对教改的追求。教改的根本意义是凭借一切可能来兴利除弊,实现教学最优化。但有些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只一味地追求形式变化,却忽略了教育思想的改进。如果教师只是把原来的课堂教学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不仅不能让信息技术“化”掉各学科原有的弊端,反而会失掉课堂教学中某些固有优势;把学生引上因特网去随意浏览,当然更不能与“优化”同日而语。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发现、探究、认识社会和接受新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知识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并重视反馈情况。
  其次,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直观、形象、立体的综合效应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作用,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在课堂中得到开发。
  再次,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必须更新观念。现在的社会,连农民都懂得通过互联网发布产品信息来推销产品,如果我们的教师仍然坚持传统观念,坚持一本教科书、一枝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方式,必将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被时代的列车所抛弃。信息化时代的教师更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荣,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开发性研究,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最后,在各学科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我们要明白:多媒体技术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但它终归只是一种提高能力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只是为学科课程服务。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不能让它凌驾于学科之上,而要看到它的优势与不足,让它与学科有机融合,更好地进行教与学。
  综上所述,我们相信,经过农村中学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要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到它们与教育规律的契合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一定能为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素质和优化教学,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

 

  • 【发布时间】2015/4/17 16:54:07
  • 【点击频次】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