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者】 王朝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 王朝明

 

  沐浴课程改革的春风,洗礼自己的思想,践行《数学课程标准》的育人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地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只要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氛围,搭建交流的平台,帮孩子共同收获学习的成果,就完成了教学活动交给我们的任务。只要孩子们参与了,思考了,探究了,这个过程才是教师真正将自己的思想装进学生大脑的过程。
  课改是我的导师,我是课改理念的实践者。践行高效课堂改革的要求,给我体会最深的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的确也不轻松。在短短八年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摸清家底,为学生的探究活动铺路搭桥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教学的摸底,那是相当的关键。检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即为新知识奠定了基础,而且我发现还能有效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为走好第一步,才想走下一步,才能走好下一步。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第九册中的《分数的大小》,教材安排的是”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上课伊始,我并没有很快进入主题,我先通过谈话了解了学生对同分母、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相关知识。开始,部分同学还不太熟,我就趁机给予辅导,待大家都有了这样的基础,我就将例题抛给大家,同学们一看:“呀!分子和分母都不一样,该怎么比较呢?”看到孩子们疑惑和渴望的眼神,我赶紧问:“有信心挑战一下吗?”同学们就信心满满地进入下一环节,共同探究新知。这样科学的教学导入,必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二、多样化的数学活动,才是数学课堂最具生命力的环节
  数学活动是具有生命的,只有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数学知识才有价值,数学教学才有意义。但固有的,常规的活动形式,会让学生厌倦,只要新鲜,学生才能好动,无论动脑,动手,动口,他都会乐此不疲,满心欢喜。和“和尚撞钟式”的经历知识的过程是完全不同的,以下是我常用的几种教学形式,仅供参考。
  (1)由实践活动引发思考
  在教学北师大版第十一册第一课《圆的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活动的。我将蚂蚁放在水杯里,一进教室,我就把这只杯子放在教室的空地上,我说:“同学们,快过来看小蚂蚁也会游泳”。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站了起来,有个同学还在嘟囔:“这有什么好看的……”同学们正在七嘴八舌时。我说:“大家都站着别动,看看我们站的队形,为什么谁也没有组织,大家站的这么规则”。同学们一下子安静下来,看得出每个孩子都陷入深深的思考。我打断他们的思考,“你们能动手画出我们的队形吗?”学生们借助早已准备好的各种工具,认真地画起圆来。从开始到完成教学目标,全是孩子们主动探究的,我甚至都觉得我也是学生,而且我们学得很开心。
  (2)直观感受,由观察引发思考
  在听了我校一名骨干教师的公开课后,我觉得,在教学关于“空间与图形”时,重点要引导观察,对比,从而引发思考,和知识的形成一同成长。如我校李瑞老师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先让学生们说了“周长”的含义,然后观察长方形(教师课前准备的长方形卡片),并说说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七嘴八舌,有说四个角都是直角,有的说两条对边分别相等。特别是后者,学生一回答,老师就立马给予肯定,然后将例题抛给学生,并重点要求学生们结合长方形的特点进行探究,找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此项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主体参与其中,最后的教学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
  (3)游戏活动,引发思考
  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由于孩子小,理解力,注意力等各方面都和我们想象的差距甚远,你讲的再透彻,再明白,总有“对牛弹琴”之感。好多老师抱怨:“小孩子真难教”。其实,我们是忽略了他们的年龄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幼稚,贪玩,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他们坐不住,喜欢动。所以,我们就可以采用游戏教学。如一年级教材中安排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好多老师天天安排数小棒活动,其实这个活动,我们在教学“10以内数的加减法”是可以常规化。
  但我们可以增加一些游戏类的活动,低年级学生非常好动、好玩,玩游戏恰恰符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恰当引用游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和接受知识。利用有趣的数学游戏,吸引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拓展知识,让学生思维延伸
  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发展性学习是我们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最高追求。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拓展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但拓展练习一定要设计的恰到好处。如我在教学“生活中的比”时,练习环节进行完后,我设计了“课外搜集生活中的比”。让学生将课内知识进行拓展,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内外都能有目标地进行探究,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真正地被体现。
  三、有效的评价,才能真正体现教学活动的价值
  《课标》明确要求:“评价要多元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合每个个体发展的评价。具体说,就是不要把学生对知识的掌控情况作为唯一衡量的标准。我们要鼓励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上得到发展。特别要多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尤其农村小学生特别渴望。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也许改变的是孩子的今后的学习态度;一句暖心的话语,也许改变的是孩子今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只要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氛围,搭建交流的平台,帮孩子共同收获学习的成果,就完成了教学活动交给我们的任务。只要孩子们参与了,思考了,探究了,这个过程才是教师真正将自己的思想装进学生大脑的过程。

 

  • 【发布时间】2015/4/17 21:39:17
  • 【点击频次】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