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

 

【作者】 杨桂宁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

 

广西金城江区六圩镇肯研小学 杨桂宁

 

  【摘 要】 本文就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能力展开论述,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高年级学生语言薄弱的特点,号召老师们训练学生攻克语言关,加强说话能力的训练,让学生们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指导学生练好写作基本功,对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积累的训练,激发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 攻克;训练;言之有物;有情;形神兼备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即农村小学教育,历来比较薄弱,尤其是作文教学,大部分老师还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见得比城里学生差,可他们的写作能力却比城里学生差得多,那么怎样训练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几年来,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现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训练学生攻克语言关。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高年级学生平时交流都是用本地话,他们已经形成一种语言习惯,而各民族语言和汉语在遣词造句和语言表达上有很多不同之处,这样势必影响了他们在作文时的表达。相比之下,汉族学生只要把自己心中所想的写出来就能成为一句通顺的话,一篇条理清楚的文章,可少数民族的孩子们还得把心中所想的话翻译成汉语,然后写出来,这就更增加了他们作文的难度。因此,学生怕作文也就再所难免了。由此看来,训练孩子们攻克语言关也尤为重要了,那如何训练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在平时下功夫,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读写指导,加强说话能力的训练,先让学生们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使他们能把心中所想的写成规范的,条理清楚的文章。而不至于写出“我家的牛妈妈带着一个青年女牛来到了山坡上”这样壮汉语杂糅、毫不通顺的话语来。
  而要达到学生们都能说普通话的效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学校、老师坚持不懈地齐抓共管,学生在学校里交流都要求说普通话,而老师就更应该起表率作用。对学生严格要求,训练学生攻克语言关会更顺利,效果会更好。
  (二)指导学生练好写作基本功。
  写作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写作主体,也就是学生们自己。加强他们本身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所谓根深才能叶茂,如果把写作能力比作“叶”,那么学生们的素养就是“根”了。所以我们要想使孩子们有较高的写作能力,首先得教孩子们好好学习功课,使他们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以使自己具有渊博的知识功底、丰富的生活阅历和高尚的品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们达到较高的写作境界。
  1、教给写作方法,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学生一旦掌握了写作方法,他们在写作中就能运用自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也只有让这些写作方法变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作文的能力。如让学生练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时,教师应教给学生掌握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在写《蜡烛》这篇作文时,我点燃蜡烛,让学生边看边想:蜡烛开始怎样?点燃后又怎样?从蜡烛身上你想到什么?引导学生对蜡烛加以分析、想象,从中得到蜡烛具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高尚品质,从而自然地联想到辛勤耕耘的人民教师以及那许许多多的无私奉献的人们都具有蜡烛一样的精神等等。通过引导学生从“本”到“质”进行深入思考,作文的中心思想就更加深化了。
  2、养成观察习惯,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想使自己的文章不枯燥乏味,就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走进生活,认识和了解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捕捉生活中那许许多多感人的东西,不断积累,使学生的认识逐渐丰富起来。教师还要因势利导,坚持经常地、有目的、有计划、细致地去观察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养成习惯,逐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写起作文就有具体内容了。??
  3、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经过我们的头脑创造出来的合乎实际的情况和情境。想象对于作文,就像翅膀对于鸟,它可以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具体、更形象,同时也更深刻。因此,有的作家说,创作离不开生活,也同样离不开想象。如学完《骆驼寻宝记》一文后,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我让学生想象自己也是一只行进在寻宝大军中的动物,进行了片断练习。一位学生在读完《走进纽约》的想象片断中写道:“我站在纽约的大街上,望着那一幢幢高楼出神。忽然,那些大楼飞起来了,飞过大海,飞过千山万水,飞到了家乡那贫瘠的土地上,扎下了根,如一位母亲一样又生下了一幢幢小洋房,然后走来了一位歌手在唱:那就是我的家,我的天堂——”这个学生写得很生动,有丰富的想象力,也写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可见,想象是把干瘪变成充实,死板变成生动的“点金术”。
  (三)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积累的训练,使学生在作文时,心中有话可写,解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1、做到言之有物,说真话,叙真情。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首先从以下方面来扫除学生写作中“开头难”的心理障碍,消除了“言之无物”的恐惧。
  如,在教学生写“我的发现”这篇作文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上课了,我拿着一个天平秤和一本书还有一些钱走上了讲台,首先问学生:看同学们的表情,好象很奇怪啊,老师干吗拿来天平秤和钱呢?请把你们现在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学生们听了我的话之后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接着我把书本和钱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再要同学们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学生们的发言自然是五花八门,——钱可以买到书本,但买不到知识,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是无价的等等。然后我再把书本拿走,说,假如天平的另一边放的是另一样东西,比如母爱、师情、友谊等等,那又会是什么样呢?——作些简单的小结之后,我乘机提出本次作文的要求:一定要说真话抒真情,以我手写我心。
  这样的引导,消除了学生们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还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我认为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情感。这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水丰富而不枯竭,溪水活泼地流个不歇。”
  2、培养学生“新瓶装旧酒”的能力。
  所谓“新瓶装旧酒”就是培养学生标新立异,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使学生作文构思独到、立意鲜活。
  如写《我的家》一文,一般情况下,学生往往会写家里有几口人、分别是谁、家里人各自的性格及日常生活……等等。我指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思考:“家”有“大家”和“小家”。全国各族人民是一个“大家”,我们学校或班集体也是一个“家”,自己还有一个“小家”。有一个学生的作文开头写道:“我有一个‘特别的家’,就是我们的班集体。我的爸爸高而瘦,有时又很严厉。我很敬佩他,有时又有些怕他。我们兄弟姐妹五十人,我是最小的,但他们却叫我‘老大’,因为每次考试我都是第一名。我们兄弟姐妹虽多,却和睦相处……”作者把“我的班”写成“我的家”,不仅立意新奇,而且深化了“爱集体”的主题。
  总之,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并不笨。只要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恰当地运用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他们不但能把作文写得立意新颖、有声有色、生动有趣,而且也能写得形神兼备。

 

  • 【发布时间】2015/4/17 21:44:55
  • 【点击频次】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