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作者】 付菲菲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试验区顶效合心小学 付菲菲

 

  【摘 要】 随着“自主教学”和“生本教育”的广泛应用,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数学教师还应深化对课标理念的学习,正确把握数学教学实质,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注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教学方法

  多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农村小学的生源质量越来越差,而数学学科的表现尤为明显。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思考和困惑,尤其在农村小学,广大数学教师虽然也在努力践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但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跟进不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虽言必称“新理念”,事实上绝大部分教师不求甚解、断章取义现象普遍存在;②驾驭教材能力欠缺,教师缺乏对教材的开发和拓展,就教材教教材现象还普遍存在;③教师还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性;④课堂教学中的“数学味”有所缺失,表现为在课堂上过于关注情境创设而忽视了新旧知识间的衔接,过于强调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过于强调教学创新而忽视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这就促使我们必须思考,在农村小学面对新课程如何有效进行数学教学?
  一、认真学习课标理念,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应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论,把理念吃透,用理念指导教学,在教学中体现新理念。
  二、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是师生展开活动的重要载体。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是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前提。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在教学中要尊重教材但不能把教材当做唯一的材料,既要基于教材,又要再生教材,把教材当成活的资源来使用。
  1、要善于激活教材资源。而现行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实质,注重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从而形成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效的对话。笔者曾听过著名北京特级教师吴正宪上《分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实录,吴老师对课的导入作了如下设计:?他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分桃子,但要求学生不许说话,只能用掌声来表示分得的桃子数量。“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啪”,学生用两下整齐的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啪”。吴老师又不紧不慢地说:“只有一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突然有几个同学用右手尖点了一下右手心,“半个”,还有的同学两手心相对并不合上,表示“半个”。熟悉的生活情境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有的同学不由自主地说:“半个。”吴老师继续说:“对,半个。半个该怎么写呢?小朋友们,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示一个桃子的一半吗?”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接过老师手中的粉笔,跑到黑板前画图、写汉字。吴老师认真地看着同学们的板书,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着自己心中的“一半”……这样的设计使教材资源得以充分激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达到了“心求通而未能,口欲言而不得”的悱愤状态,有利于学生产生数学问题和主动建构知识的意识。
  2、要善于挖掘发现教材资源。因此在解读教材时教师应沉下心来,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教材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道例题、每一组习题、每一幅插图都有可能蕴含着一种知识、指引着一种方法、隐含着一种思想。教师要通过解读,仔细揣摩,深入挖掘,将教材隐含的隐性知识充分挖掘出来,使教材资源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利用。我曾听过几位老师上的六年级下册《变化的量》一课,教材中通过二个活动展示了所学内容:
  活动一:下表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
  (1)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2)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活动二: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的近似关系。
  几位教师的课几乎如出一辙,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一解决了每一活动中所设计的问题,再未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拓展与深化。很明显,教师根本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这样的教学,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堂练习课,教学效果自然就不言而喻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又处处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数学教育是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如改革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应用性操作。比如学习了常见的乘法数量关系以后,我布置学生双休日随父母去菜市场买菜或购物,按单价独立计算价钱,学生兴趣十分浓厚。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在学习米、千米的教学中,我领着学生去操场上数步伐,估计长度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对教材资源挖掘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其意义不言自明。
  三、转变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牵引下的被动行为。显然,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核心应是让学生参与到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之中,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直到豁然开朗。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内驱力,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四、上有“数学味”的课
  1、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数感是人对于数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这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建立和培养“数感”可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六个核心概念,它们是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而“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可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具体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地感知,、充分地体验,避免产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现象。
  2、提倡算法多样化。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如今算法多样化已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但在具体教学中不能把“算法多样化”混同于“一题多解”。算法多样化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差异的理念之上,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发展适合自己学习策略的途径,着眼点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而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多种算法。而“一题多解”关注的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每个学生能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3、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和根本策略。数学教学应让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因此,教学中应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时期,在这一阶段给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尤为重要。
  总之,面对新课程,面对农村学校各种资源较缺乏、信息较为闭塞的情况,教师必须加强学习,积极践行新课程理念,在新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改变教学方式,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地方、成长的摇篮,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使农村数学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 【发布时间】2015/5/7 13:48:18
  • 【点击频次】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