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试谈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的异同

 

【作者】 李成伟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本文系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西北民间小戏与祭祀仪式研究”(项目编号为11EB129)的阶段性成果。

 

试谈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的异同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李成伟

 

 

  【摘 要】 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舞台艺术表现之间既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又存在着“质”的差别。前者所代表的是西方戏剧的重要表演形式,后者所代表的是中国戏剧的重要表演形式。从艺术生成来看,由于其彼此所依托的古典哲学思想和深厚文化背景有所差异,从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笔者试从各自的诞生、特征和表现形式入手,通过两者的发展轨迹,试谈二者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 西方歌剧;中国戏曲;发展;舞台表演    

  一、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诞生的背景及发展
  西方歌剧是溶音乐、诗歌、舞蹈和表演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起源于十六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为恢复古希腊文艺的知识阶层,希腊悲剧中的合唱极受重视。到了十七世纪的1637年,因专门的歌剧院出现,歌剧音乐得到较大的发展。十七世纪后叶,意大利拿波里歌剧音乐有了进一步的完善,扩大为三段体曲式,加强了朗诵调的伴奏,确立意大利式歌剧的“序曲”形式,完善乐队的组织(古典交响曲乐队),提倡喜歌剧等。到了十八世纪,歌剧于1774年又出现一次巨大的改革,格鲁克铲除了“美歌主义”,内容趋于厚重;莫扎特改革喜歌剧成功。真正确立了西方歌剧的地位和影响。现行的歌剧,共构成部分包含有序曲、间奏曲,合唱,重唱,独唱;主要角色的独唱,又分宣叙调、咏叹调两种,前者是犹如朗诵,伴奏极为简单,后者倾诉情怀,具有强烈的表现能力。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中国戏曲是在唐代歌舞、宋代百戏以及元代曲子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集文学、音乐、表演为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品种。它是从文学中的诗、词、曲的发展基础上发生的必然产物。所以从开始,中国戏曲就与音乐的发展轨迹保持了一致。中国的戏曲是从元、明时期的元曲、南北曲基础上形成的。先是南北曲,接下来是昆山腔的昆曲,接着,便产生了与各地方音乐结合形成的曲牌音乐与板腔体系的音乐为核心的曲牌体、板腔体系戏曲及歌舞性戏曲三大体系的戏曲艺术。中国曲牌系列戏曲包括有现为人知的昆曲,川剧,弋阳腔戏曲等;板腔体系戏曲包括了两类,一类为皮簧类戏曲,一类包括了梆子类戏曲。歌舞性戏曲,包括如越剧、黄梅戏、花灯戏等,以民间小曲为主的音乐构成的戏曲。中国戏曲在与地方音乐艺术结合中,从单一的曲牌类戏曲向板腔体戏曲及民间歌舞戏曲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构建了中国戏曲的艺术。体现了它与文学艺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的重要特征。从昆曲、京剧到大大小小的地方戏曲,都体现了它们具有载歌载舞的音乐与表演密切结合的共同特征。
  以上所述,从西方角度看,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是同样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所以,西方人才有称北京的京剧为“北京歌剧”,称川剧为“四川歌剧”等。西方歌剧只注重参与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而中国戏曲却是不仅看重参与艺术表演的形式,而且,还注重表演的地方性和各地方的特殊性。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戏曲确实具有西方世界以为的“歌剧”式特征:是集文学、音乐、舞蹈、对白、表演、服装、灯光等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从这个意义来讲,他们称京剧为“北京歌剧”、称川剧为“四川歌剧”、越剧为“浙江歌剧”是合情合理的。
  二、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的舞台与表演
  西方歌剧的表演,以自然生活为依据,除舞台方位由导演设计外,演员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创造和设计自己的动作,并以与生活更为接近为其衡量标准,他们只要唱出了人物感情,就算完成了对角色的塑造。因此,角色演员对于其他表演的艺术手段需求不多,即使有,运用也较少。至于戏剧中需要的其他表现方法,则将由其他的演员来帮助完成。所以,在东方人的眼中,西方歌剧是“话剧加唱的戏剧”。
  中国的戏曲有360多个剧种,无论它们是在哪一地区,无论它们是什么剧种,在表演上都讲究“行当”、“角色”。中国戏曲的演员,一生中的主要精力,都放到了完成这些行当的“基本功”要求之上,这种训练包含了要练发声、练唱腔、练对白、练各种武功(包括表演时须用的手上、脚下功夫)、练形体、练台步、练亮相等等。所以在中国培养一个戏曲演员比培养一个单纯的歌唱家、舞蹈家、话剧、影视表演艺术家等还要难,其原因就在于此。
  在西方歌剧里,虽有多种舞台艺术的参与,然而对剧中角色而言,他比较单纯的任务是完成好他自己角色的演、唱和一定的形体,便能演好和刻画好所表现的人物。但是,在中国戏曲艺术中,演员要完成刻画剧中人物的艺术形象,他须将声乐的演唱,形体的台步、身段、舞蹈、表演等多种方法集于一身,才有可能胜任、完成。他体现了在表演的方法上中国戏曲远比西方歌剧的表演方法丰富。
  西方的歌剧被作为高雅的“上层人士”欣赏的东西被供奉着,而中国的戏曲艺术却是我国的一种“大众艺术”,是穷乡僻壤、老幼妇孺、有目共睹、有耳皆闻的东西,但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切断了它与广大观众的联系,许多人不再能够欣赏它、理解它,到了现在它似乎也成了某种“高雅艺术”了。于是也出现了与西方歌剧类似的“症状”。只有这一点,它有点“像”西方的歌剧。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3
  [2]温宝麟.简明中国戏曲史【M】.甘肃人民出版社
  [3]赵建新.中国戏剧简史【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4

 

  • 【发布时间】2015/5/18 10:34:39
  • 【点击频次】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