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梁光豪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广西来宾市象州县民族中学 梁光豪

 

  【摘 要】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除要教会学生学习,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和谐课堂,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达到学而不厌,增强对物理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 学习兴趣;创设;和谐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接受学习,没有什么轻松、愉快可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一个成功的物理老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物理课乐学、善学、会学,学而不厌,乐而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行广泛的教学实践活动。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通过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为物理课堂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堂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客观规律提供事实依据,又能培养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提供兴趣平台。同时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为学生发挥创造潜能提供独特的创造性环境。因此物理课堂教学各环节应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教育资源,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应探究的课题。笔者在近几年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对趣味教学进行的一些尝试。
  1、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教师成功的关键,除了要深刻的领会所教授的专业知识,还要会应用创设轻松愉快情境,在轻松情境中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以便形成良好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放开思想,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与教师一起以物理教材为载体来进行智力和思想的交流。
  在实施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培养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在课堂教学的四十多分钟里,要使十几岁的孩子较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使学生不产生大脑和体力的疲劳,必须提起学生学习兴趣。而学生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往往由于对所学的课程知识不理解,渐渐地失去了兴趣,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初二是两极分化的关键时期,课堂开始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这时教师如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习动机,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题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或者问题,情景的创设要能体现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接轨,即具有新颖性。同时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问题要尽可能小但是要具体;问题的设计要新颖并且有趣;要有适当的难度;另外问题要富有启发性。
  如在初二刚开始的序言部分,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也许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以大量的演示实验、实例说明物理的研究范围、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以及学习物理的方法。例选择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实验:如:纸盒烧开水实验;静电感应现象;“流星雨”小实验;筷子提米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等等。让学生看到一些他们意想不到的现象。这些现象自己无法解释,教师又暂时不做解释,这就引起他们学习物理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从心理上开始接受物理,并初步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其次,引用小学所学的有关物理的知识,这些内容分散在小学自然常识等学科中,把这些内容进行提取,并与物理思维方式和解题步骤进行对比学习,充分利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效果很好。例如小学四年级自然常识课上学习过热气球的知识,这个知识点可以和中学浮力知识结合起来,给学生一种温故而知新的感觉,并告诉学生现在学习的知识对以后物理的学习也有非常的重要作用,并且打好了学习的基础,会对物理越来越感兴趣,即从心理上抓住学生。最后,以演讲的方式(可以是教师讲述,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演讲比赛),讲述物理学家生平事迹,以大量的事实说明研究科学的艰辛和苦中之乐,使学生体会到作为物理学家,作为学习物理的人所应具备的品质、所具备的素质,在心目中树立起光辉的榜样以激起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适当地介绍科学家勤奋、注意观察、刻苦研究、敢于向旧传统挑战的精神,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争当新时代的科学家,准备将来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即从一开始就培养、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自然就像科学家那样喜欢物理实验,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合作,养成科学家那样的良好习惯①。
  在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多采用一些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1)、讲述生动感人的小故事。(2)、在PPT中采用精彩的图画、视频。(3)、精心设计并做好每一个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4)、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器材来进行实验,例如自制土电话来研究影响通话效果的因素,这样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就比较深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是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
  2、认真研究教材,增加教学各环节的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教材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去,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如《浮力》教学片段:
  (播放录像)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当你把一块石子投入水中时,石子会下沉:而一艘万吨巨轮却能平稳地在海面上航行;潜水艇能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能载着重物飞上万米高空。
  大家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
  (学生可能会提到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一个向上的力,或提到“浮力”)
  师:同学们提到了一个新名词“浮力”。“浮力”怎么有这么大的魔力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吧。
  同时,在课堂之前,教师还可以多了解当今学生的兴趣爱好,比如说要了解他们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喜欢听什么音乐,喜欢吃什么零食,喜欢玩什么游戏,喜欢说什么时髦的口头禅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把学生的这些切身的生活体会加入教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学生的语言习惯说话,学生就会感到这位老师的思想和他们很接近,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老师也同样感兴趣,从而学生就会渐渐地的愿意亲近这位老师,慢慢地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进而逐渐地对物理感兴趣。所以物理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现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有很多体验生活的机会,但是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却很少用物理的方式去思考问题,身边存在的一些现象也不能有意识的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去解释,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把这些生活体验和感受与物理联系起来,就会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离我们的生活原来这么近,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讲解决定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因素时,讲到绿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反射的是绿色光,为什么植物的叶子反射绿色光呢?因为绿色光对植物的生长有害,所以要把有害的光反射出去。这样以来既让学生掌握了要学的物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课堂中运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幽默语言,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在课堂上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幽默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可以掌握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课堂是一个变幻多姿的世界,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的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行为随时需要教师指导或纠正,所以,教学中离不开表扬与批评。但是中学生都很爱面子,直接的批评或表扬会让学生感觉很尴尬,进而会在心理上让学生对这个老师有抵触情绪,如果能够委婉的方式或者幽默的方式批评或者表扬学生,就会让学生很容易接受,往往能够在转瞬之间化窘为乐,化对立为和谐,既让学生受到教育,又增加了教师的魅力。
  例如如果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没有认真听课,不要直接的指责他,而是提个问题让他回答,借此机会提醒他要好好听课,这样既达到了提醒学生的目的,又给学生留了面子,不至于让学生有逆反心理,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这样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使教学转入正轨,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威信,并在潜移默化中濡染学生心灵。
  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难点。例如,讲解照相机成像原理时,教师可以说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拍照,先拍了全身照,后来想给他拍半身照,该如何操作呢?让学生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照相的体验,来理解凸透镜成像时物距的变化对所成像大小的影响。在讲解像距随着物距变化时,很多学生记不住物距增大,像距减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的规律,给学生讲解了一个猫和老鼠的例子:即猫和老鼠之间有个凸透镜,猫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老鼠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猫去追老鼠,老鼠就逃,物距减小,像距增大;猫不追老鼠,老鼠就靠近,物距增大,像距减小。这样一比喻,学生既快又牢的掌握了像距随物距的变化情况,学生也感觉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有意思,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4 、注重“以人为本”,提倡老师与学生互相信赖学习
  学校教育应提倡以人为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过去,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对象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理解信赖学生,使之健康成长、成熟。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逐渐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如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角色换位,把自己放到学生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对学生始终抱着信赖理解的态度,我们仅仅是引导者,学生才是主导者;如我班有一位同学,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思维特别活跃,课堂上特别好问,缺点是随意、散漫,上课时他常常惹人发笑,影响周围同学听课。在发现他的课堂自控能力弱的毛病后,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下这么段话:“见到你第一眼,老师就被你那双黑珍珠似的大眼睛吸引住了,因为那充满顽皮、热情、智慧……上课时,你积极发言、见解独到,那清脆的声音就像一股清泉,叮叮咚咚欢快地流过大家的心田……如果能够在纪律上严格要求自己,那你赢得的就不仅仅是几声赞许,还老师的信任、同学的钦佩。”这之后,他开始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自我控制。就这样,我也开始有意识地接近他,聊聊一天的学习感受,通过交流和沟通,他的自控能力也得到加强。尽管他经常反复,但他也在一步一步地前进。
  5、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如教育者认为,人的正确性是懒惰的,不思进取的,需要严格教诲才能启迪良知,那么权威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最为有效的。传统的师道尊严,便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
  5.1建立合作的师生情感关系
  合作要求老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如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老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甚至恐惧,也容易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合作就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过去,尊师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尊重学生对于许多老师来说却不太容易做到,这主要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根本症结是不应该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换位思考,要经常想想学生需要学会什么,学生需要怎么学,现代教育新思想新方法,如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境教育等;又如:“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吸引”,其实就是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参与到老师与他们共同进行的学习活动中来。这无一不是从新型的师生关系出发考虑的。
  5.2  建立愉悦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和谐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②。师爱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条件。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它为了促进学生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提供帮助和指导。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爱和关怀是个体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除父母外,老师是与孩子接触最多,联系最密切,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人。老师的爱与关怀是仅次于父母之爱的一种重要情感,是父母之爱的外在延伸。协调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建立起既不专制也不放纵的的教与学关系,师生就能在严肃、认真、活泼、友好、合作的氛围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打造和谐师生关系,老师应该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用孩子的情感去体验。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舒展的平台,给他们心灵的自由,精神的自由,生命的自由,让一个个甜美的梦想飞起来。只有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5.3建立互动的师生情感关系
  在课堂上,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教师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为了孩子的成长,与他们真诚交往,相信他们每一个都是好样的。这就要求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以学生为伙伴,做他们的朋友,变“独白”课堂为“互动”课堂,这样,“教”已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价值指向,而是在与充满智慧、充满灵气的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与融合,不断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与学生实现心灵转换,实现与学生创造出新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同时,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与老师人格平等地,有思想、有观点、有个性的群体。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沟通,学生不断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通过自我组织,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关系。这样,教师教学有热情、有方法→学生学习变主动、学习成绩有提高→教师更受鼓舞、教学更加精益求精的效应。
  5.4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关系
  我们都知道,要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首先就要扫除师生之间思想交流的障碍,填平师生之间的代沟,架起一座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与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亲密无间的关系,成为学生良师益友。要主动地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志趣和爱好,多参加与他们的活动,在师生交流活动中尽可能多地找一些共鸣点。如在课余时间,常与学生一起聊天、谈笑。侃中国足球甲A联赛,侃国内外的体育明星,侃歌星、电影明星,和他们一起打球等,让学生感觉到教师除严肃外的另一面,还有随和、热情的一面,往往一下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无形当中,给予学生喜欢自己,当然课堂上,也就对自己的物理课感兴趣了。
  6、课堂内外相结合
  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除课堂基础知识教学外,我们还可以设计和组织各种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具体实际,通过实验设计与制作,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巩固已学过的物理规律起一定促进作用。如人教版新编教材初中《物理》中,都对物理史上著名实验进行介绍。如《科学之旅》中介绍了“伽利略对摆动的探究”从而发现“摆的等时性原理”并根据这个原理制作“机械摆钟”。对这些实验介绍,不仅向学生展示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过程,而且展示了科学家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我们要挖掘并发挥物理教材中实验史对创造教育的功能来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另外,我还在适当的时机向学生介绍一些典型的物理实验事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和欲望。
  又如在《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在课外让学生结合书上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实验并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①音叉的振幅不易观察,我们通过什么方法能比较出其振幅的大小?②这一实验中我们应观察什么?如何记录实验现象?③你还能设计哪些不同实验进一步来探究这个问题?经过学生们的努力,最后他们很好完成了本探究实验,并设计出了几种新的探究方案,而且还学到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转换法”——观察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来推理不易观察的音叉振幅。因此,用物理实验教学不仅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去探索和发现,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7、结束语
  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新课程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师生的生活,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吴祖仁主编:《物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曾庆春编著:《跟随榜样成长——老师职业道德经典案例评析》,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 【发布时间】2015/5/18 10:42:28
  • 【点击频次】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