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 孙虚民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第二小学 孙虚民

 

  【摘 要】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深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转化教师观念,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发展,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之一。本文从四方面谈了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科学教学;兴趣;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深化,我国新课程下小学科学教学的全面普及与实施,进一步加快了素质教育的进程和速度。小学科学教师要不断转变自己的观念,认清自己的角色,要以人为本,立足学生的发展,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各方面潜能,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和研究能力。
  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诱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面就谈谈笔者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巧妙激疑问难,诱发创造个性。
  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新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因而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切实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小学生质疑问难,激发起小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科学知识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从小树立对科学的创新精神。
  二、善于运用教材、挖掘教材。
  科学是科学文化的载体,科学教师是科学教学的载体,离开课本等于无源之水。教材中包含丰富的科学知识,只要我们善于运用教材,精心挖掘教材中的科学知识进行教学和启发,每一堂课都将成为一节科学素养的培训课。比如在学习鸟类知识的时候出示鸟的挂图或标本,也可以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鸟,提示学生仔细观察鸟的生活习性、外形、羽毛等,思考所观察的鸟是如何生长的,它的羽毛和外形与其生活习性有什么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通过教材提供的知识,做一些小实验,让学生细心观察,做出准确、科学的判断,同时,老师准确的把握教材中蕴含的科学材料,及时地点拨启发学生的多角度观察思考,鼓励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从中不断探索发现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让教师和学生距离化为零,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课堂上教师是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心目中,讲台成了威严的象征,课堂上孩子就会产生紧张害怕的情绪,思维就会失去灵活性。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位听众,一位合作者,也是一位指导者,解除这一障碍,师生间关系更融洽,心与心更相通。总之,我们只有放下教师自己认为那种所谓神圣的地位才能与学生的距离化为零,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创造潜能。
  四、启发创造想象,引导自主创新。
  在科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时,可先演示尺子振动实验,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过程和方法,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等学生完成实验并懂得尺子振动的声音来源后,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进行声音产生实验。比如,利用橡皮筋拉直弹动实验其发声来源;利用细绳制作小电话等,指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各种声音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它们的产生与什么有关,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整理各种声音产生的原理。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制造各种声音,并通过声音粗细、高低、缓急等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
  总之,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科学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科学教学的每一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

 

  • 【发布时间】2015/5/18 10:43:02
  • 【点击频次】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