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明朝君权的加强》说课稿

 

【作者】 郑淑芳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明朝君权的加强》说课稿

 

黑龙江省依安县依龙中学 郑淑芳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下面我就教材、教学目标、学情等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明朝君权的加强》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掌握好这节课内容有利于学习《清朝中央集权》。这一课在明清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同学,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仍然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形象、直观的内容掌握较快,本课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我尽力做到深入浅出,从他们已有知识积累和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 。
  (三)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学习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2)通过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先关措施对比,概括明朝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会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能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故事引导增加知识的趣味性,重点由学生通过“尝试——自学——讨论——总结”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学习方法。
  (2)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明朝是君主专制在你一定程度和一定时间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他又是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2)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专制统治。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3)、另外激励学生从小立大志。
  (四)教学重难点及处理策略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运用联系、对比的方法了解明朝的政治制度与前代政治制度的异同之处,达到切实理解君权加强的措施。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通过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通俗的理解“四书”、“五经”“八股文”等概念,使学生对“八股文”有相应的情感认识。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素质培养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想采用以“尝试教学法”为主;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点由学生通过“尝试——自学——讨论——展示——总结——再尝试”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又采用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为辅。 情景教学法——播放录像片段《范进中举》,为学生创设历史情景,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及渗透。
  三、说学法
  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引文,史料,图片等资料。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分析等方法获取相关的信息,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写《送东阳马生序》的宋濂是吏部尚书,太子的老师。一次上朝,朱元璋问他:“你昨天晚上做什么呢?在家中设宴请客吃饭,左边坐着谁?右边坐着谁?”教师提问:朱元璋是怎么知道的?(故事及提问能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出作者,展示朱元璋图片导入新课,并组织学生阅读导入框,了解朱元璋虽出身贫寒却终成大业建立明朝。
  (二)新课展开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一段了解朱元璋建立明朝的经过。总结知识点。(尝试练习  时间: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都城:应天[南京])
  2.过渡;朱元璋从贫民到皇帝的经历让我想起了古人的一句话。出示幻灯片: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请同学们说明此话是谁所说,什么意思?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汉高祖刘邦 ;光武帝刘秀)出示幻灯片:刘邦当年看到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项羽道:“彼可取而代之。”
  你们看到材料会有什么感想呢?(激励学生立志并为志向而奋斗。)
  3.讲述故事《火烧庆功楼》,然后由学生讨论朱元璋此举的目的是什么?他和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有和异同?他之后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后小组探讨。引出加强君权措施,对比说明开国皇帝都会对威胁自己帝位的人采取措施加以清除。
  4.小组代表发言,然后共同总结知识点,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把归纳好的要点写在黑板上
  5.带领学生对每一项措施进行分析、讨论,然后指出每一项措施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引导学生回忆元朝行省的特点以及中国封建社会曾出现的相权威胁君权的史实,再总结得出“这些措施意在防止大权旁落,加强君主权力”结论。
  6.在讲述“锦衣卫特务机构”这一知识点时,播放一段《东厂》电影视频(播放电影能激发学生了解知识点的兴趣,同时也加深对锦衣卫特务机构的认识)
  教师强调:朱元璋利用特务机构,了解官吏的一举一动,随时向他报告,以便掌握官吏的活动,惩治他认为不忠顺的官员,从而加强皇权。
  7.(放映视频《范进中举》)教师提问:范进发疯反映了一个什么社会现象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科举考试害死人。
  教师指出:明朝时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取士”。这会带来什么影响呢?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把知识分子思想限制在封建儒家思想内,使培养出来的人特别是选拔出来的官吏,成为皇帝的奴仆。
  8.组织讨论动脑筋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八股文的作用。 进行思维拓展,“你认为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对当时的社会有何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交流和讨论。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进行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作评价:
  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进行尝试,可以避免教师讲解的重复,学生自己可以学会的,一般不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尝试的意识,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达成目标:理解明太祖君权加强的措施及评价。 
  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设问:同学们看过电视剧《穿越时空的爱恋》吗?请你们说 出其中的两名男主人公。以此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从记忆中提取朱棣和建文帝的印象。
  2.提问:他们之间为什么发生战争?(削藩)他们之间的战争称为什么? 他们谁是胜利者?学生朗读课文小字内容得出靖难之役燕王取胜。历史上有过相似原因的战争吗?(学生讨论,回答:西汉时,汉高祖实行分封,导致王国问题出现,严重威胁中央统治,出现七国之乱。同样明太祖分封藩王也必然会严重影响中央统治。出现“靖难之役”)
  尝试练习题:朱棣做上皇帝之后,为了巩固统治,他会做些什么事呢?
  师生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讨论――以组为单位进行展示――集体评价。
  得到结论:明成祖的一个办法就是迁都。
  另一个办法是采取措施强化君权,表现在:(1)削藩;(2)设东厂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这种利用特务统治,虽然强化了皇权,但对明朝政治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环节已尝到了尝试的甜头儿,让学生接着尝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课堂小结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台对本课进行总结,并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对学生发言给予肯定及点评。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由此可见,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
  (四)课堂测试
  师生活动:学生做测试题——小组间互评——以组为单位展示——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让课堂更有效、更高效。
  (五)布置作业
  1.明朝初年采取了那些措施加强君权的权利? 2.简述明成祖称帝后的重大举措。
  五、说板书设计
  一.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南京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设三司、废除丞相、六部分理朝政 设锦衣卫 八股取士
  三.靖难之役
  四.迁都北京
  六、说教学效果预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力求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激励学生先进行尝试,如果有疑问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最后做有针对性的讲解。在学习中不是单纯的看重结果,而是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阅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学目标,实现能力教学目标和情感教学要求。
  课上我将注重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品质;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整节课我将通过交流讨论、归纳和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在设计本课时,希望通过情境的创设、故事讲解和课本剧表演来丰富历史人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 【发布时间】2015/5/18 10:53:27
  • 【点击频次】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