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民族地区小学德育工作

 

【作者】 赵秀卿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民族地区小学德育工作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藏族小学 赵秀卿

 

  众所周知,民族地区德育工作难度大,困难多。要想做好民族地区德育工作,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和谐发展、争创一流”为办学目标,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及遵纪守法教育。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机制
  1.德育体制网络化、系统化。学校在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组建一支由校长、副校长、法制副校长、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团队负责人、法制辅导员、年级组长、班主任、品生(品社)学科教师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从校长到最基层班级的纵向联系与政教处、团队组织、班主任、学科教师之间的横向联系相结合的德育管理网络体系。一是构建支部书记总体抓,分管校长具体抓,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德育领导链;二是构建政教处、团支部、少先大队、年级组、班主任、学科教师协调配合层层负责的德育队伍链;三是构建班委会、队委会充分发挥作用的自我教育链;四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育人渠道链;五是构建课堂教学、课外兴趣活动、主题班(队)会、专题教育、社会实践五位一体的德育教育阵地链。
  2.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学校要健全德育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制定《德育工作五年发展规划》、《德育工作常规》、《班主任职责》、《团队工作职责》、《班级工作管理制度》、《信访工作制度》、《国旗下讲话制度》等,并汇编成册,下发对照学习,抓好落实,确保学校德育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坚持德育管理制度化、德育活动具体化、教育方式人文化、跟踪教育经常化的工作原则,使德育工作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
  二、强化理论法规学习,狠抓德育队伍建设
  高尚的师德是立校之本,办校之魂。教师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引导者。学校坚持对教师进行“练师能、塑师表、修师德、铸师魂”的教育,使其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德育工作的最新理论,坚持开展以“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建设,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以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感染学生。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具体负责人,政教处要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通过班务工作座谈、经验交流、评优选先等活动,激发和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不断促使班主任全身心地开展班级德育管理工作。
  三、丰富活动载体,坚持“七个结合”
  1.坚持传统教育与常规教育相结合。将革命传统教育与重大节日、传统节日、纪念日相结合,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制度。在清明节通过去烈士陵园扫墓,进行继承革命传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教育,以建党节、国庆节为契机进行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用母亲节、植树节、教师节、环境保护日、安全活动月、毕业典礼等节日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个人修养、文明礼仪、感恩教育。通过法制教育、班会、主题队会加强对《小学生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教育,通过定期不定期检查、评比督促强化常规管理,使各项制度真正得以落实。
  2.坚持阶段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把修订完善的有关行为规范、制度,通过专题会议及时传达到每个班级每位学生当中,把养成教育作为常规教育的核心常抓不懈,坚持以“六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对学生的良好习惯进行评价。通过每周召开一次班会、每月召开两次主题队会进行经常性教育,通过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值周学生的考勤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中违纪违规行为。经常性教育活动与阶段性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全面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3.坚持法制教育与纪律教育相结合。学校要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定期给全校师生做法制报告,举办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三别”(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地上无纸屑、墙壁无脚印、桌面无刻画、出言无脏话、行为无违规)活动。同时加强门卫工作,实行封闭式管理,形成学生迟到有人查、出入校门有人问,杜绝社会闲杂人员干扰学校教育教学现象的发生。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双管齐下,互相促进。
  4.坚持赏识教育与严格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是各种教育产生实效的动力源泉,通过大兴赏识教育、成功教育之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在推行赏识教育的同时,不能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广大教师要努力做到严而有信、严而有法、严而有恒、严而有度。赏识而不放纵学生的过错,严格而不伤害学生的尊严,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5.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为了更好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校要定期组织召开“社校联系会”、“警校联系会”、“家长培训会”、“家校联系会”和“家长座谈会”,及时与社区、片警、家长取得联系,进行交流,并通过学校领导信访接待安排,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重点解决学生在校外的违纪违规问题。通过这些举措的推行,有力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家庭教育的结合,形成德育合力,使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6.坚持环境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优美的育人环境,特色化的橱窗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通过“红领巾广播”、中队宣传橱窗、黑板报、阅报栏、“师生风采掠影”展板、校园文化长廊、班级文化园地、阅览室、团队活动室、人性化的宣传标语等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和音乐、舞蹈、绘画、书法、体育等富有特色的艺术兴趣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教育和环境教育。艺术教育与环境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两种教育的良性互动,是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7.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教育的内在要求和真谛,也是搞好学校安全工作的必要前提。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会的重点内容,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与学生的谈心活动。在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下,还要开拓性地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一是推行安全责任制,学校与全体教师要签订《德育工作目标责任书》、《交通安全目标责任书》、《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与学生家长签订《小学生安全协议书》,为全体学生进行校方安全责任保险。二是推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三是推行自下而上的汇报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四是加强路队护送管理,将责任落实到每个护送点、每位教师。五是组织学生及时观看有关安全教育图片,使学生在血淋淋的实例中受到教育,在心理上筑起安全防线。六是邀请交警、片警和卫生防疫部门的业务骨干给师生作安全教育讲座。七是坚持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师生参加的“紧急疏散安全逃生”演练活动。针对民族地区当前和今后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方针,积极探究新途径、新方法,不断丰富育人内涵,使民族地区德育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 【发布时间】2015/6/3 19:47:38
  • 【点击频次】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