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高中语文教育如何渗透美学思想

 

【作者】 王 琰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高中语文教育如何渗透美学思想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蒙古中学 王 琰

 

  【摘 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美,已经成为衡量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优劣的重要尺度,也被作为衡量人们思想行为的标准,“美育”已经被提到与德育、智育和体育同等重要的位置,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育;渗透;美学思想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美,已经成为衡量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优劣的重要尺度,也被作为衡量人们思想行为的标准,“美育”已经被提到与德育、智育和体育同等重要的位置,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而高中之所以要大力提倡语文教学的情趣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符合美学的基本规律,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十分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1·高中语文教育渗透美学思想溯源
  我国的语文教育,历来主张“文”“道”统一,要求学习者读书做人。“近墨者黑,近朱者赤”,通过后天的学习,达到修养身心、齐家治国的目的。老子的“涤除玄览”,刘勰的“贵器用而兼文采”,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事而著,诗歌合于事而作”,朱熹注重“格物致知”,他们莫不是通过读书学习,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这些美育思想,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粹,把读书与美学结合起来,把思想情感的陶冶与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无疑值得继承发扬。而语文是高中课程中的基础学科,有工具性、思想性、情感性等特点,在对学生进行美感、情感教育方面是其他学科很难比拟的。“文质兼美”的语文教科书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小说中的人物美,语言美;诗歌中的意境美,节奏美,情感美;散文中的象征美,风情美,异彩纷呈,美不胜收。语文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美学思想的丰富内容,是语文教学渗透美学思想的依据和源泉。事实上,《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很显然,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德、智、美三育并举,以语文智育的培养为主干,结合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渗透包括美育在内的其他教育手段,使学生全面发展。
  2·高中语文教学渗透美学思想困惑
  2·1·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育中,对渗透美学思想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人认为德育就是美育,有人认为美育只有音乐、美术等几个学科才能进行,事实上,德育只是社会美育的一部分,音乐和美术亦然。
  2·2·由于高考这个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使语文教育畸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带领学生进入美的圣殿,感受美的思想、美的品德、美的情操、美的意境、美的山河、美的语文以及各种形式的美,是当前新课改中语文教学研究的新课题。
  2·3·客观而言,需对高中教师的审美素质有待提高。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活动,如备课、组织教学及教态展示等缺乏美感。只有教师的审美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提高。语文教师必须首先感悟美,接受美的熏陶,才能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
  3·高中语文教学渗透美学思想技巧
  法国著名雕塑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帕克说:“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语文教材中有圆润的诗歌,优美动人的散文,摄人心魄的小说……美,到处都在,而且总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有的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这些美都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如果老师定调,贴上标签,易导致渗透美学思想的反向效应。只要是美质兼美的文章,随时都有渗透美学思想的机缘,关键是语文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和一颗匠心,用自己美的心灵去体验,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存在和美的风姿。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运用“有为而为”的审美艺术去挖掘课文中的美。
  3·1·在悦读中渗透美学思想
  要让学生感受语文材料的美,这就要实施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美读”,通过读,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觉经验,使学生在语言的流动中感受课文各种形式的美,进入作品美的意境。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范读、播放、录音,学生默读、齐读、分角色读、指名读,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围绕审美目标,在各个教学环节上施以不同的阅读形式。这里还需特别强调的就是要重视朗读。朗读,可以把文章美的思想感情,原法原味的美的声韵传达出来,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教师通过朗读,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耳濡其情,领着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搏与灵魂。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无论是教师范读,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朗读,都能够把无声的文字符号所描写的情和景转化为具有声韵效果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妙不可言的美的享受。
  3·2·在形象中渗透美学思想
  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人物形象,如《木兰诗》中的木兰深明大义,刚毅勇敢,勤劳善良,不图功名而胸怀柔情;《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勤劳善良,美丽质朴,真诚爱情;《荷花淀》中勤劳、深明大义的水生嫂。对于人物形象的欣赏,可以先让学生借助联想和想像,使作品中人物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活起来,做到历历在目,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然后让学生通过欣赏肖像美、语言美、细节美、环境美等,分析综合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欣赏艺术形象或人物所蕴涵的社会意义。当然,课本中也不乏“丑”的形象,如《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守财奴》中的老葛朗台,《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兄等。这些“丑”无不具有美感,这是因为作家从正确的观点出发,对“丑”进行揭露、嘲讽、否定,激起人们的厌恶、憎恨,从而让读者更加热切地向往美,进而获得审美效果。
  3·3·在鉴赏中渗透美学思想
  事实上,仅仅产生审美情感,还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善于启导学生鉴赏美。因为鉴赏美比感知美高出一个层次。刘白羽、杨朔、秦牧被誉为当代散文三大家,通过鉴赏比较,我们可以体味出他们的散文不同风格的美,刘白羽有着军人的气魄,他的散文燃烧着一种激情,意境非常雄伟开阔、色彩浓丽,给人一种雄浑壮阔的感觉,如《长江三日》、《日出》等就是具体表现;杨朔有着诗人的细腻,“一清如泉流”、“清水出芙蓉”是他散文的基调,其散文显得素淡静雅,又很飘逸、洒脱、很有“灵气”,与物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结构布局精巧;秦牧散文则被称为“学者散文”,他知识广博,阅历深厚,其散文呈现出“幽微淡远之势,意境深远”,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历史的凝重感,学生通过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春》、孙犁的《荷花淀》等优美的文章,可以从中领略到祖国河山之美,鉴赏其美的特质:或朦胧、或秀丽、或清幽、或恬静、或温馨、或壮阔,增强学生明辨事非,鉴赏优劣、洞察美丑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应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用,要求他们尽情地、全身心地投入,深刻的领会情感才能得到美的升华,才能得到美的享受。
  3·4·在语言中渗透美学思想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是借助生动、优美、凝练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新的课程教学标准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捕捉语言信息,有自己的领悟。如教《我与地坛》时,让学生反复品读下列文段:“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瓢虫……忽悠一下升空了,……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通过反复品读,使学生从地坛的静寂中去体悟万物生生不息,到处洋溢着生命的律动。正是这样一种境界给作者的心灵以强烈的震撼,而使之感悟到支撑自己生命的人生哲理和情思。同样戏剧语言中丰富的潜台词也值得品玩,《茶馆》中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谐音双关表露出的凄凉和不满;吴祥子“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所表现出的无耻的地痞流氓无赖形象,都是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感触点。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信息点,引导学生探究感悟,就能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
  总之,对美的追求与创造更高的境界应当是每个教育者的毕生追求。使学生主动培养自己的美德,发展自己的智慧,塑造自己的健全人格,养成高尚的生活情趣,文明的言谈举止和生活方式,这是最对美好的创造,也是高中语文渗透美学思想的终极目标。

 

  • 【发布时间】2015/6/3 19:49:25
  • 【点击频次】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