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作者】 陈国茂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贵州省都匀市牛场中学 陈国茂

 

  一、教学课题:11.1 全等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
  知道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边、角),同时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教学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四、教学难点:
  1、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2、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创设情境
  (1).教师列举生活中的门、窗例子是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例子。
  (2)出示小黑板画好的两个三角形,让同学观察

 

 


  提问:这两个三角形能否完全重合?.
  (3)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动手跟着教师学完成全过程。
  取一张纸,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三角板按在上面,画下图形,照图形剪下来,要求纸样与三角板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同样用原来的三角板按在纸上,画下图形,照图形剪下来,纸样与三角板形状、大小完全一样。把剪下来的两个三角形重叠看能否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说明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
  (4).学生讨论总结: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
  由此概括全等形的准确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5).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以及有关的数学符号(三角形符号:△,全等形符号:≌)。
  设计意图:借助于剪纸,用形象代替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觉得真切感受到全等三角形,从而获得概念.并且领会了数学是真实的、亲切的.这些问题的创设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导入新课
  教师示范,学生跟着教师示范同时动手
  △ABC沿直线BC平移得△DEF;

 

 

 

  将△ABC沿BC翻折180°得到△DBC;

 

 

 


  将△ABC旋转180°得△AED.

 

 

 

  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不难得出:△ABC≌△DEF,△ABC≌△DBC,△ABC≌△AED.
  (注意强调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
  观察与思考:
  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出发找等量关系)
  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例1]如图,△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

 

 

  问题:△OCA≌△OBD,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思考通过怎样变换可以使两三角形重合?
  将△OCA翻折可以使△OCA与△OBD重合.因为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所以C和B重合,A和D重合.
  ∠C=∠B;∠A=∠D;∠AOC=∠DOB.AC=DB;OA=OD;OC=OB.
  总结: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一定的转换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转、旋转的方法.
  [例2]如图,已知△ABE≌△ACD,∠ADC=∠AEB,∠B=∠C,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ABE和△ACD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
  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它们就是对应元素,然后再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出其余的对应元素.常用方法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也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解:对应角为∠BAE和∠CAD.
  对应边为AB与AC、AE与AD、BE与CD.
  [例3]已知如图△ABC≌△ADE,试找出对应边、对应角.(由学生讨论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串,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提高.
  (三).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1.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尤其是符号的书写。
  (四).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的概念,发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图形的变换,让学生在不同的图形中寻找对应元素,突破本节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之中,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适时点拨,及时引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让学生从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技能,经历了数学活动,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五).作业
  基础较差的同学做课本习题11.1  1、2,基础较好的同学做课本习题11.1  1、2、3,基础好的同学做课本习题11.1  1、2、3、4.
  设计意图:设置分层次作业,既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个性差异,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板书设计
  11.1 全等三角形
  一、概念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三、性质应用
  例1:(运动角度看问题)
  例2:(根据位置来推理)
  例3:(根据位置和运动角度两种办法来推理)
  四、小结:找对应元素的方法
  运动法:翻折、旋转、平移.
  位置法:对应角→对应边,对应边→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教学反思:  
  《全等三角形》是本章的起始课,主要是一些基础的概念和性质,本节课的设计注重学生的直观感知和情感体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全等现象和全等图形引入,借助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师演示,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增添了许多教材中没有的一些常见图形和课例,由易到难充分展示,给学生提供一个观察、思考的平台。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总结归纳出概念和性质,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识图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经历了观察、操作、思考等思维过程,而这样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真正理解和把握,符合学生思维发展,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发布时间】2015/6/3 19:52:57
  • 【点击频次】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