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原因及对策

 

【作者】 李 飞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原因及对策

 

贵州省兴义市敬南镇中心小学 李 飞

 

  一、朗读教学的现状
  在多次的听课中,笔者发现大多小学生喜欢一字一顿,不加理解地大声读,句子读得支离破碎,更无感情,很多学生养成不良的朗读习惯;在强调“对话”的民主课堂氛围中,“对话”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学生朗读练习往往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小组读了个人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了再找精彩之处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导致唱读、顿读现象。
  二、朗读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1.教者平时指导学生朗读时,很少训练他们划分句子中的词语、注意句子的停顿。学生对不同的标点符号停顿不同的时间掌握模糊,很难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来。教师在教学中仅对课文表面讲解,很少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特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更难强调读出感情。
  2.教者注意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过多地注重“师生对话”、“小组讨论”,无度的拓展,盲目地迁移,致使学生的朗读时间少的可怜,朗读训练只能流于形式。
  3.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生硬、形式化、唯技巧化。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把你喜欢的内容美美地读出来”,或“把高兴的语气读出来”,语速语调的指导不到位,诸如此类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老师代替学生说,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不但搞得唱读拖腔现象,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三、提高朗读教学效果的对策
  1.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模仿性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做好朗读的示范指导非常重要。教师要范读好课文,首先要了解《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段提出的不同朗读要求。其次,要在读法研究、语音的规范、语言的感情色彩等方面多下功夫。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形象的范例。好的范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不但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很快入境,而且也会激发学生去试一试的欲望。有的学生模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模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
  范读的形式可以各种各样,可以是教师自己范读、录音读。范读的方法多样,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课文来范读,也可以提问后读或在思考之前读,有时可以读一段,有时可以读一句。
  2.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
  教者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读好就急忙过渡到下一环节;要有效控制课堂中的“对话”,让“对话”更好地服务于朗读;要留有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诊断和调节功能;要留给学生学完课文后的回顾读,汇报读,个性读的时间,强化朗读的复习、巩固功能。
  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还要注意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级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昏昏欲睡。教者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的形式:适当地创设情境、注意角色转换、配动作表演、竞赛激励等,以达到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全程参与的目的。
  3.理解内容,整体感受,培养语感
  朗读,是集眼、耳、口、心于一体的复杂的心智活动,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利于情感的激发,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而且还可以锻炼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但如果我们只是过于追求形式化、肤浅化、模式化、唯技巧化上,这显然就是指导朗读的一种偏差点。
  4.明确要求,细致指导,有效朗读
  朗读不但要注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语感,还要明确要求,细致感悟课文内容。那么,如何明确要求、细致感悟课文内容呢?打开苏教版课本,所有课文都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并逐步做到有感情。
  发音正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对多音字要能按字义确定读音,对变音的要按规则变读,该儿化的要自然儿化……每个字词句都要读得清清楚楚,千万不能含糊不清。在朗读正确的同时,明确朗读中的轻重、停顿是非常重要的。重音是指在文中需要强调的字词,是句子的重点所在,应进行强调。当然重读的突出方法不只是加强声音的强度,有时轻读也可达到理想的效果。停顿是朗读时语音上的间歇,是学生对词组、句子、不同标点、段落的有效调节。此外语速要合适,语气、语调要恰当。一篇课文如果在以上几方面都能够指导到位,它的感情就能很好地表达出来。
  5.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良好的朗读习惯,我们必须从一年级就要注意。低年级小朋友尤其要重视朗读的训练。教儿童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每字每句要读清楚,不丢字、不加字、不读错字、不重朗读。读书时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如出现读错、添字漏字时一定要令其纠正,直到读正确为止。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读的习惯,听别人朗读后能提出读错之处。其次,要教学学生边读边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朗读思维能力。指导学生朗读的要求越明确,他们的朗读思维也就越活跃、朗读的效果也就越好。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感情,提高学习兴趣,还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加深记忆力。朗读是学好语文的必要环节,朗读水平的提高,学语文自然会得心应手。所以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朗读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

 

  • 【发布时间】2015/6/3 19:53:28
  • 【点击频次】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