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渗透数学课堂

 

【作者】 禚宝富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渗透数学课堂

 

山东省郯城县花园乡初级中学 禚宝富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必须的,教给学生做人的原则更为重要,怎样让每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呢?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首当其冲。
  十几年的数学任课和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已上升为教育学生的头顶问题来抓;作为教师的一员,怎样让祖国的未来之花百花齐放,教育才是硬道路。青少年在学校接受教育,不仅吸收了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人文教育。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思想方法,而且还提升了每一位学生做人的道德修养,教育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才是教学的必须课程。
  中学的数学教育,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育,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一、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课堂始终
  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教学环节,更要备学生的心理教育,把良好的教育融入课堂始终。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及时解决学生困难,重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学习能力。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切入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打下了坚实可行的基础。
  如何将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蕴涵在生活中的,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只要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做了充分了解,带着新的眼光和思路认真研读教材,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出现的心理问题,便可从数学教学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如:我们在教《工作总量、时间和效率的关系》时,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出现的懒惰问题;学生每天完成作业的总量、时间、效率问题;也可加入不同人一天工作总量、时间、效率的不同计算问题等等,从而将教学融入生活,用生活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在轻松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提醒学生如何珍惜时间,改变做事拖拉的现状做了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数学教学内容得到充分实施的主阵地,通过课堂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目标的主要途径。
  在数学课堂上,教学中每一环节的拟订和实施,都应该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轨迹进行教学,这样既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满足,同时,也使学生知识与能力获得提升;既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又使学生心理认知水平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育效果。充分利用好数学课堂,可以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健康心理。
  (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数学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数学史,这些数学史不仅激发学生心理向积极健康的方向澎湃前进,还能激励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树立学生坚强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每个人能够走向成功的基石,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让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但学生的自信心在不同程度也存在着差异,这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和其它各种活动中。如:教学做好的分层教学;课堂上根据每个学生思维的不同提出不同程度的作业要求。总之,尽量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
  (三)磨练学生的学习、生活毅力。
  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心理健康的人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顽强拼搏,面对挫折,自动调节情绪,克服困难,而这种克服困难的表现和毅力,又进一步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素质差的人常常在挫折面前惊惶失措,变得消极悲观、自卑怯懦,阻碍前进的信心和动力,并对心理的发展形成消极的影响。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生活方面的竞争意识。
  灵活驾驭课堂,培养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自主地进行独立学习。在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共同增长。当然,在这里必须强调合作的主导地位才能保证竞争的良性发展。
  二、课后辅导中多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涉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不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例如在讲述“充要条件”时,可设计如下问题:学习成绩好是考入重点大学的什么条件。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明白健康心理在实现理想中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自觉地摒弃不良心理。
  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是从条件到结论的逻辑推理过程。条件和结论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特别是在分析法证明中,要求学生思考一个结果的产生是由于它拥有了哪些条件。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可以教育学生正确归因自己的考试结果,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考试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勇气。
  三、多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教学评价
  许多厌学、逃学的孩子,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习、生活中受到了不同层次的批评与指责,甚至是讽刺和挖苦,慢慢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注意教育的平等与公平,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指导和训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四、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利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对教学工作极端负责任,深入钻研教材教法,讲课的时候能全身心地投入,就会获取全体学生在心理上的认可和配合,促使学生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一句赞扬的话,都会使学生情绪振奋,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教师上课时精神抖擞、声音洪亮,带着极大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将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他们的学习心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言,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学会悦纳自我,从而增强自信。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和打动他们,选择难度适当的问题让他们解决,要善于挖掘他们的优点,适时加以表扬,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让他们伴随着快乐的情感体验来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五、成功的喜悦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意义,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研究性学习符合美国当代心理学家马斯洛的“成长动机说”理论。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具有创造性的见解,哪怕只是一小点,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应变能力,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展个性。另外,教育学生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注意说话的技巧,对别人作出批评时,要对事不对人。通过教育,使学生构建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教育契机,只要我们能善加利用,适时的给予启发与引导,学生的心理素质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国家的义务教育会在一定水平上获得一个跨时代的变化。

 

  • 【发布时间】2015/6/3 20:19:39
  • 【点击频次】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