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作者】 勒毛才让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甘南州合作市藏族小学 勒毛才让

 

 

  阅读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倘若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如同拿到了知识宝库的钥匙。下面我就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别谈谈培养二者的习惯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读与写的结合。
  不动笔画不读书就是强调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动笔是思考的结果,又能促进思考,所以要勤写。如要求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求他们用几句话概括书的内容,写一写自己的收获或感受。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一是要求学生勤记笔记,读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通过圈点、勾画、摘抄记下自己的读书心得,或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还多背诵。我利用每天课前三分钟,轮流朗读或背诵。让学生轮流上台念一段自己摘抄的优美语段,不仅能增加语汇的积累,又能促进学生在课外自觉认真地阅读鼓励学生善于运用,勤于练笔。我国的大文学家茅盾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所以说,好的文笔是长期训练出来的结果。因此,我多渠道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利用续想激发起学生的联翮浮想有些课文的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能激发起学生的联翩浮想。
  二、落实三个环节,培养写作习惯。
  作文教学要把习惯培养放在首位,良好的作文习惯是学生具有作文能力的标志。叶圣陶先生说:“所谓能力不是一会儿就能够从无到有的,看看小孩子养成走路跟说话容易,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地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作文能力是一种“心智技能”,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以思维为主要成分。它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必须经过训练养成习惯就成了形成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笔者认为要加强写作训练,培养习惯,在于重视写作的每个环节的习惯形成。
  (一)、培养善于获取和积累材料的习惯。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它有多方面的条件和要求,这就需要观察生活,认识生活,要从生活中获取和积累材料。现在有些学生,平时对丰富多彩的身边生活不去留心,身在其中却满足浅尝辄止,甚至置若罔闻,视而不见,临到写作时抱怨没东西可写,不知道写什么。这就是没有养成善于获取和积累材料的习惯所导致的。
  其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美到处都有,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它只钟爱于独具慧眼的人。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练就学生一双“慧眼”。而且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周围发生的一切,做生活的有心人,并对学生的观察方法悉心指导,指导学生观察要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情到,要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的感觉角度的事物细致观察,全面的了解,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真正认识。
  此外,要解决写作时无“米”下锅的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指导学生练笔方法。要求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札记,随时记下生活中的发现。坚持做读书笔记,写读书摘要和读书心得,及时总结自己的读书收获。坚持写杂感、随感,及时整理自己的认识,提炼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一系列的方法的训练,逐步使学生自觉养成动笔的习惯,变被动为主动,多渠道,多角度地收集整理,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材料仓库。日积月累,这个仓库就会成为真正的“聚宝盆”,到作文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挥洒自如。
  (二)、培养认真构思、不写提纲不写作的习惯。
  构思,使写作的首要步骤。这好像盖房子,盖前先要画个图纸,然后依图纸施工。写作之前的构思就是施工前定好的图纸。平时写作定了写作题目,定了写作的中心,就要在头脑中充分酝酿,梳理原始材料,经过筛选,提炼,逐步理出一个写作思路,设计一个写作图纸来,这个图纸就是我们说的写作提纲,接下来就有利于安排文章的段落层次,安排文章的主次,安排好文章的详略,真正做到写前“胸有成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养成写作前一番构思,并写好写作提纲,对习作大有裨益,它可以克服写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行文中的东拉西扯,减少其它失误。因此,教师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有针对性地指导,强化对学生构思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
  (三)、培养认真书写、正确使用词句和标点符号的习惯。
  文面是文章的外表,是文章语言的视觉化。它是读者读文章时最先形成视觉印象的外部形态。它是由文字书写、措词造句、标点符号、行款格式等方面构成的。文面的基本功掌握得好,能有助于文章内容的准确、鲜明地表达。所以,培养学生认真书写、正确使用词句和标点的习惯尤为重要。文面主要由字构成。要特别重视把字写好。若字写得歪歪扭扭,笔画不清,并且错别字连篇,那就有碍意思表达。所以,教师首先要要求学生把字写对、写好。其次,要严格要求在行文中注意措词造句的规范。即以表意的恰当为基础,然后再求巧、求好。再次,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注意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符合行款格式。
  三、把握三个方面,培养阅读习惯。
  “得阅读则安天下”之说虽较为偏颇,但却说明了其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教育学生正确看待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它是一种学习过程,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阅读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是感知,是读者对文章的整体直观的感受。这种感知也就是(下转第99页)(上接第100页)对文章的第一印象,使读者从文章中获取的初步的信息。第二个阶段是理解,也是获取信息之后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是认识深化、思维拓展、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第三个阶段是鉴赏。这是阅读审美的最高境界,在这个过程中,读者把感知、理解的阅读结果重新联系、统一起来,对文章进行宏观理性的审视和鉴别,从而“悟”出文章深藏的人生精义和表达这种意蕴的艺术方式,并对文章或文章的某一局部作出评判或进行鉴赏。经常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对学生的说、写能力有重大作用。笔者每接任一届新生时,很注重给学生上“正确看待阅读”的教育课,逐步让学生对阅读有所认识和兴趣,通过实践,慢慢地体会到阅读的作用。
  (二)、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由于小学生关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
  (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阅读是一种意义的理解和解释活动,也是一种创造的活动。要完成好这种活动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活动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阅读的自觉性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养成习惯的先决条件,只有让学生产生了读的欲望,才可能自愿去读;选择恰当的阅读内容,才可能使学生从中受到真正的益处;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及时地对阅读效果进行检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又带动阅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互相促进,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关系,让学生接受读写结合的观念,根据文章的难易决定读写的侧重点,采用多种读写结合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读写能力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15/6/3 20:26:01
  • 【点击频次】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