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作者】 才布合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镇九甲中心小学 才布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基础。换句话说,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则着重在于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应该在以上几个方面下工夫。这里,我主要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语言能力的训练,首先是读的训练,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懂了,读出感情来了,语言的内化吸收有了,阅读能力有了,语感培养有了,文字的搭配组合,情感的表达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了,思想教育也就有了。
  朗读和默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培养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朗读训练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是第一步,千万不能忽视这一步的训练。开始,要留出整块时间让学生练习,一定不要读错字音,不读破句子。不读重复等等。要求学生认认真真的读,一字一句都不能疏忽。指名读时,老师要全神贯注地听,随时指出并纠正出现的问题,必要时,可领读。
  创设情境,反复品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情感内涵丰富的课文,仅通过书面语言及讲解是不够的,必要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反复诵读,加深理解,如:在教学《小小的船》这首诗歌时,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的听歌曲《小小的船》,把学生带入意境,然后我指着幻灯说:“星星是闪闪的,天空是蓝蓝的,多美的夜空呀!小女孩坐在弯弯的月亮上,高兴地唱着歌。如果你是这个小女孩,心情会怎么样呢?”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这时,我再让同学们带着感受读诗,同学们都能把夜空中的美与自己的快乐读出来了,对诗的理解也加深了。
  分角色朗读,也是朗读训练的一种形式。同学们按不同角色,各有分工,深刻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利于真正地进入课文中描写的情境,激发情感,突出语言表达效果,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文中,我让学生分别担任种葫芦人、邻居和解说的角色,通过朗读,把种葫芦人的自以为是、不听劝告和邻居好心劝说的语气读出来,这样,种葫芦人得不到葫芦的原因,不用讲,学生自己就能找出答案了。
  最后,表情朗读,熟读成诵。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感情朗读,把学生带入意境,通过反复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如:在教学《美丽的呼伦湖》一文时,第二自然段描写四季的呼伦湖,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了呼伦湖的美丽,通过反复品读,抓住了顺:春、夏、秋、冬,这样,学生对本段掌握已经烂熟于心,背诵就易如凡掌了。通过背诵,语言积累的效果也达到了。
  除了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教师还可以补充课堂教学有限的朗读内容,在课后开展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课外活动,如:“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等内容的诗歌朗诵,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的朗读方法,朗读技能在平时读书、朗诵中巩固应用,让学生从书本中的感受进一步延伸到课外,在课外活动中得到印证和提升。
  在默读训练中,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在指导学生默读前,提出恰当的要求,做出必要的提示,如: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考,边在书上圈圈画画,批批注注。注意读的姿势……这样,习惯成自然,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经常开展广泛的、形式多样的默读训练,如:把默读和朗读结合起来,贯穿于学生阅读的全过程。感知性阅读时可用“粗线条默读”,让学生以较快速度,鸟瞰全文概况,扫除文字障碍;理解性阅读时,可运用“分析默读”,让学生紧扣课后练习边读边思考;鉴赏性阅读时,可让学生“反复默读”,“此时无声胜有声”,于默读遐想中仔细玩味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至于记忆性默读,也完全可以运用默读法,有时默读心记,比高声诵读更容易记忆,如在教《海滨小城》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接着就让学生反复默读课文。第一遍默读,要求学生搞清楚课文的层次,给课文分段,学生很快分出了第一部分是海滨的景色,第二部分是写小城的景色。第二遍默读,要求学生弄清楚海滨和小城的特点。第三遍默读,让学生划出海滨和小城各着重写了什么地方。通过这样反复默读,学生读的有声有色,读出了作者热爱自己的家乡——美丽、整洁的海滨小城的深厚感情。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把课文读的烂熟于心,琅琅上口,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将如园中之菜——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 【发布时间】2015/6/3 20:28:08
  • 【点击频次】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