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 张 宇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贵州省纳雍县沙包乡义中小学 张 宇

 

  【摘 要】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点拨、设疑、解惑、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点拨、设疑、解惑、激发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强烈的求知欲可使学生积极地去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索。而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和保证。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自主探究性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和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确保教师和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确保教学过程的和谐: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充分地思考,充分地讨论交流;让学生有充分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允许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立足教材,让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独立充分的思考来获取知识,让学生在交流中暴露思维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出现的疑问,教师切不可以讲解或直接的灌输代替引导启迪。
  引而不发,诱思导学,培养学生乐学。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课堂教学时要体现“两主”作用。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但为了让全体同学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必要“发”(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这样,学生的整个认识系统就会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会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
  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以上步骤后,教师可以可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就会进一步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
  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3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四、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在问题解决中学习。这种教学思路是教师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综合性较强,适合于复习课,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去深度对问题的解决,在解决问题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做出分析判断,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也品尝到解决问题的艰辛和问题解决后得到的喜悦,这种教学思路强化了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符合自主学习理论。如在小学数学第十册中,学完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之后,进行整理和复习时,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长方体的面有没有正方形的?(2)正方体的面有没有长方形的?(3)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有没有完全相同的?正方体呢?(4)长方体中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会不会都相等?正方体呢?(5)长方体的体积和它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一样吗?分别是什么?(6)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一样吗?分别是什么?以上这些问题既包含了长、正方体的特点,又包含了表面积和体积的不同计算方法,学生需通过复习、对比分析、综合地思考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复习课上经常采用这种方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大有提高的。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生的创造思维就能在学习数学中的过程中不断增强。

 

  • 【发布时间】2015/6/3 21:37:08
  • 【点击频次】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