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作者】 封益群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广西河池市宜州市庆远镇中心小学 封益群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体现时代要求,对教育提出了由相对单一的“知识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更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适应于社会的需求。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纵观全球,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信息即时化、资源共享化等,出现各国之间的强烈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和经济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从事的工作艰辛而伟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真正脉搏,着力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呢?
  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动机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的问题与杜威的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问题”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引导讨论,培养创新能力
  讨论教学具有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即时反馈能力等优点,也是学生成为学习主人和师生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是采用个人自觉汇报、自觉提问,与他人交流、讨论等。如教学《火烧云》第二自然段“天空中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时,学生通过自觉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的“烧”换成“红”可以吗?老师不急于回答,而是因势利导,引发学生讨论。学生们在小组讨论后纷纷“献计”有的说不行,这样用词不准确;有的说用“烧”跟后面的“天空着了火”互相呼应;有的说这里已有“红通通”一词再用“红”字会显得重复……学生通过自觉自思、互相交流后,人人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见解,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养成推敲字词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了心情的发挥,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三、变换角色,体味创新乐趣
  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在已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角色,感知角色,体验角色的情感。如学习《海底世界》后,我转换学生的角色,让学生扮作现场“导游”下海探秘,并要求向一线的“游客”发回报道。他们思维活跃,几分钟后,就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各位游客,我们已经到达目的地。这里很宁静,在五百米以下就会变得一片黑暗,真是个探险的好机会,好好把握吧!”“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许多海底动物在窃窃私语。你瞧,鱼儿在快活地游来游去,珊瑚在蠢蠢欲动,连小石子也不甘示弱地翻了个跟斗,有些动物还向我们发出闪烁的光呢!”“祖国的山美、水美,祖国的海底世界更美,尽情地玩赏吧!”……通过这项活动,巧妙地激发了学生说话兴趣,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掀起了他们感情的狂澜,进入了美妙的境界,并用自己的创新情感感染了各位“游客”,同学们也体味到了创新的乐趣。
  四、守住精神家园,呼唤个性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写创意性作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开拓他们写作的源泉,也是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形成和提高的有效手段。如《未来的……》、《XX年以后的我》、《假如我是……》等,这类题目趣味性强,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写作空间大,可以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展。作文拟题时,有创意的题目可训练学生突破空间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富跳跃性。如引导学生平时对生活观察分析,拟出题目《爸爸与灯光》、《吃饭与批评》、《红领巾与环保》,让学生在看似不相干或矛盾的事物之间展开想象,如同给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同时,还应当重视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教学生写有情有景的作文时,要启发他们进行再造想象,拓展思维,边构思边把脑海中浮现的画面,用语言表述出来。
  五、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了7、8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同学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说说你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总之,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尽力铺垫学生创新的土壤,播撒学生创新的种子,促进学生创新的催化,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只要有一点新意识、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以称得上创新,我们要把创新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看得太神秘。”(刘佛年语)教学中积极诱导学生大胆探索,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 【发布时间】2015/6/24 16:42:59
  • 【点击频次】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