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情感教学

 

【作者】 凌 川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情感教学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第五初级中学 凌 川  新的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管什么样的课程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在这些要求中情感教育则是一个主要的目标。
  语文学科应是语言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结合。而无论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性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从中感受语文学习的无穷乐趣。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一直忽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
  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积极而活跃的因素。首先,情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师生相互信任、感情融洽,便创造了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感受是兴奋的、情绪是高昂的,因而能促使学生加强记忆、思维等活动。而智力活动的成效又会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和乐趣。这样互相促进,就能保证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其次,情感是兴趣产生的基础。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的主要职能是使学生把学习化作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起来。而兴趣的培养则离不开情感的作用。再次,积极的情感活动可以不断地把思维活动引向深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设立富有感染力的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后展开想像、触发联想,在联想中丰富情感,使读者与作者的情感进行交流、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审美认识,进而达到情感上的升华。由此可见,情感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境感、联想感、共鸣感、审美感和情操感,可以不断地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
  一、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能力。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入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了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像进行再构建、再创造。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言语内容无疑是很重要的,读懂内容是衡量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准。但言语内容是负载于言语形式的。从言语形式入手,能更深刻地理解言语内容。
  二、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许多译介的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等,都走入了语文课堂。但总体来说,都是熔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遨游太空,感受月球的凄寒荒芜;领略异地的风土人情;追溯人类历史的渊源……在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其效果自然会事半而功倍。
  三、寻找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优化学习效果。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不外乎听、说、读、写,在新课程的语文学习中,这些已被实践证明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然不可或缺,而新课程更高的学习要求却使我们不得不去寻求更为优化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点——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参与学习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并广为实施。
  语文学习是一种内化知识从而陶冶情操的活动。对于同一文本的体验而言,个体之间势必存在差异,甚至比较巨大;当几个学习者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后,可能每个学习者的体验就会更深一层。不同的学习者因性格、爱好、情感、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学习中势必产生效果的不均衡性,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由异质成员所组成的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小组,以期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四、情感调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1.情感调动要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感情基调和实质内容。语文教材为我们创设课堂阅读教学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依据。只有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感情、趣味、智慧,使之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感情、共同趣味和共同智慧,才能形成课堂教学的感情基调。在共同的课堂基调上师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统一、共鸣,便于调动兴趣、陶冶情感、培养个性和创造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才能调动学生的内在精神因素,从而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
  2.情感调动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心态变化。中学生的情感波动大,情感不够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注意使学生的情感稳定在一定的心理状态上,使激发培养的情感处于最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状态。因为只有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才能避免出现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不能相通、各行其事、我行我素的现象。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将是一种开放性极大的活动,因为语文本身就遍布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观点和健康的情感去认知和感知世界,用真诚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让每一位学生都健康的成长,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15/6/24 16:44:01
  • 【点击频次】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