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

 

【作者】 马元丽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普安镇交梨民族学校 马元丽

 

  【摘 要】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教育教学中的关键。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个难题,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教育问题、心理问题、行为问题及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已成为严重的社会性问题。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必须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采取一定措施,提高留守儿童素质。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及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
  【关键词】 留守儿童;农村小学;教育;心理问题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教育问题,那就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流动到其它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等亲属的16岁以下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心理障碍、思想道德滑坡、违法犯罪等现象,成为目前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此就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根据我教育经验浅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就我校2014年8月对学生调查统计,一半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可想我国的留守儿童之多。由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和谐发展。就留守儿童本身而言,其问题主要表现在:
  1、出现道德危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就会看父母,父母怎么做,他们便会怎么做。父母的行为方式往往是孩子一生的座标。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亲戚朋友来照看,基本是重监护轻教育,甚至无意识地对留守儿童溺爱、放任自流,再加之儿童本身自控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因此,挑食挑穿、不服管理、顶撞祖辈、我行我素、打架斗殴、早恋、迷恋上网、乱花钱等现象时有发生。如我校的一个孩子和同学打架,问他为何打架?他说:同学说我爸我妈不关心我,是个没教养的孩子,我一气之下就打了他。小孩子是非观念又不强,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面对这样一种状况,我们不得不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
  2、产生心理障碍,学习成绩一般。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比如我班的一个留守儿童,他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因为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了不愿学习,上课总是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成绩明显的下降。问他为什么?他说老是想爸爸妈妈,无法集中精力上课。又如有些留守儿童具有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3、情感缺失、性格发展不健全、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安全的忧虑,从更深层次来看,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由于留守农村的老人有大量繁重的农活,同时又和孩子有代沟,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有了情感方面的问题很难找到倾诉的对象,加之临时监护人员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难以对孩子进行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
  4、留守儿童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缺失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加之父母不在身边,没有直接的关爱和监护,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即使受到侵害,往往也不易被发现。留守儿童中男性儿童多会成为人贩子注意的目标,而女性儿童多会受到人身的侵害。从目前现状而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在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不仅危及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这一问题,它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关爱留守儿童,责任更是不可推卸。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看法
  1、社会方面。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统一认识、积极配合、齐抓共管。所以要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2、家庭方面。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应尽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担任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家长不要认为自己不在孩子身边鞭长莫及,要主动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教师加强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身体状况、品行、学习等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
  3、学校方面。学校教育是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要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对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要通过电话等形式向他们汇报孩子的生活、思想和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加大家访力度,。学校要及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定期开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此外,教师要在深切关爱留守儿童的前提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对留守儿童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细心、多一份责任心,让他们在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4.地方政府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
  总而言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共同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由此引出的“留守儿童”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它不仅是个教育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更多地关注。就像对待社会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问题一样,下大力去研究、去解决。如此一来,中国农村问题,甚至是中国国情问题,也都应该会得到圆满解决。

 

  • 【发布时间】2015/7/21 16:31:14
  • 【点击频次】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