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作者】 董长英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 董长英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它激励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情、实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使学生立足疑问,激发探索欲望,乐于发现问题的自主学习。问题情境的设计更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乃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用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为课堂互动打好基础,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了一种紧张、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想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
  数学问题情境应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问题,即“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指学生个体与已有认知产生矛盾冲突,还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结构。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新的生长点,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另一部分是“情境”,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问题之中有情境,情境之中有问题,其中核心是问题。数学学习的实质就是解决数学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构建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更好地实施“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运用——回顾总结”的六部教学思想,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释题,促进师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是发展学生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1.创设问题情景,“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2.创设问题情景,“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3.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创设问题情景,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6.创设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如何激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这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步。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和创设冲动前提,而且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问题贯串于整个教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是教学的心脏”。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求我们作为教师应根据实际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
  1.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
  2.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
  3.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便于学生操作,有层次性,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面广;
  4.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提供知识获得的科学途径和策略,有助于学生促进知识间的迁移,构建良好的认识结构;
  5.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促使学生纠正自己的不足,促使学生评价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
  6.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促进学生质疑、交流,并引发新的有效问题。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思维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陶冶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根据教材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水平和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精心设计教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思维潜能。
  四、创设问题情境的误区
  在数学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创设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活求知欲,唤起好奇心,使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变得富有诗意。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情境创设,也潜藏着不少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1.绚丽多彩而偏离数学主题
  在新课程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他们往往为突出“新、奇、趣”而去挖空心思地创设迷人的问题情境,结果引发了不少问题。如问题情境中掺杂了过多“悦耳的歌声和多彩的动画”,使学生一直纠缠于情境中的非数学信息,纵然情境外表千姿百态,然而却离主题万里。
  2.牵强附会而背离问题属性
  一些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片面地追求生活化,而忽视了数学本身作为一门学科所具有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使问题情境背离了数学的问题属性。如果只是为了联系生活而牵强附会,必然导致创设的情境背离了问题属性,这样问题情境就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累赘了。
  3.虚假造作而脱离数学本质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该是能从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或从学生熟悉的社会背景中提取出来,而不是教师为了追求时尚捏造的。否则,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反而会影响学生良好情感态度的形成。所以,情境创设要避免虚假造作,要警惕“本末倒置”的做法,不能让虚假的情境导致数学的价值在这种被异化和泛化了的课堂中显得苍白无力。
  4.热闹浮躁而远离理性思考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指的“数学活动”应该是指数学观察,实验、推理和交流等实践和思维活动,而不是学生的肢体活动。可是部分老师却把这句话片面理解成“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甚至认为活动越多越好,热闹浮躁的情境导致课堂远离了“理性的轨道”。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避免将数学课变成单纯的活动课,别让热闹浮躁的情境使数学课堂远离了理性思考。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揭示和解决学习兴趣和理解教材的矛盾,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使他们在“迷惑”、“疑问”、“好奇”的感觉中,在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下激起思维活动。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正。”所以,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时机,适时适当地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就一定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

 

  • 【发布时间】2015/7/21 17:12:47
  • 【点击频次】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