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教师如何进行积极情感的培养

 

【作者】 郭景梅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师如何进行积极情感的培养

 

贵州省盘县盘江镇中学 郭景梅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他就对你哭;你对它笑,他就对你笑。”戴尔·卡耐基的这句话说得是多么形象啊!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不是由某一件事情造成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映过程。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除了有教师本身的内部原因外,还有社会的、学校的、工作任务、教学对象的以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原因。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危害是很大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理耗竭。经历倦怠的教师常会表现出身体能量被过度耗尽、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劳、头疼、肠胃不适、高血压、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饮食或体重突然改变。
  2.认枯竭。表现为教师的空虚感明显加强,感到自己的知识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尤其是难以胜任一些变化性的工作。不能适应知识的更新和不断变化的教学要求,怀疑自己,感到无能和失败,进而减少心理上的投入。
  3.情绪衰竭。指教师感到情感资源被极度的耗尽、干涸,工作满意度低,对工作的热忱与奉献减少,对学生缺乏同情感和支持,不能忍受学生在教室里的捣乱行为,甚至表现出焦虑、压抑、苦闷、厌倦、怨恨、无助等消极情绪。
  4.价值枯竭。表现为价值观和信念突然改变,个人成就感降低,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降低。认为工作是一项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因而无心投入。
  5.丢弃人性化。指教师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冷漠的情绪去对待自己的家人、同事或学生,对他人不信任,无同情心可言,冷嘲热讽,把人当作一件无生命的物体看待,肆意贬损学生,疏远学生,甚至是家人或孩子。由于对他人的过度反应,常导致人际关系恶化。
  6.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加剧,人际摩擦增多,极端情况下会打骂学生或孩子;极端的倦怠状态会导致教师出现自伤或自杀的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指出:“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性的、审美的、高尚的情感。”学校的这一中心任务要靠教师来完成。教师对学生不但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教师要对学生动之以情,首先自己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著名教育专家霍懋功老师倡导“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孩子只有内向外向之别,没有先进后进之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素质教育之首。教育若不把情感融入其中,那一定是失败的教育!
  教师的积极情感对学生影响很大。一个具有积极情感的教师应热爱教师这一职业,应关爱自己的学生,应积极地追求知识和真理,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以及保持积极乐观、相对稳定的情绪。作为教师,应善于利用多种合理手段表达自己的积极情感。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仅自己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而且要具备合理表达这种情感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书育人,乐在其中。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呢?
  一、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喜欢才能干好,有目标才可能有所追求,只有决心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教育事业的人,才会真正表现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所教专业、热爱学生的积极情感,表现出对教育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二、不断增强职业荣誉感。教师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国家给予教师崇高的荣誉,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荣誉感,按照社会的期望树立高大的职业形象,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真诚回报社会。当今的商品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防线冲击很大,不少教师职业道德不断滑坡,能否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一个没有职业荣誉感的教师是不可能具有积极情感的,也不可能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自然也不适合从事教育工作。
  三、在育人成才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欣慰就是看到他的学生在各个方面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教师的价值并不直接表现在自己身上,而是要表现在学生的身上,学生们在各行各业中取得的成就应是教师价值最好的体现。因为只有教师,才能享受这种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霍懋功老师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四、在创造性劳动中体验自我价值感。教师的工作是富于创造性的劳动。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必须面对一个个能力不同、性格各异、在思想、品行等方面都存在普遍差异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进行精心培育。当教师能够感觉到在学生个性的雕塑上显现出自己创造的优美造型时,教师就能充分地体验到自我价值感,这时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总之,亲爱的老师们,如果自己出现了职业倦怠,请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 【发布时间】2015/7/21 17:16:32
  • 【点击频次】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