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试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措施

 

【作者】 屠 璇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试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措施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第二小学 屠 璇

 

  【摘 要】 课前预习能够提高课堂听课效果,能够培养自学能力,能够提高学习兴趣,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经过学生亲自探索,能体会到学习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从而磨炼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作风。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善于质疑、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关键词】 预习方法;提高效率
 
  预习(prepare lessons before class),就是学生对要讲的课事先进行自学准备。<引证解释>:1.学生事先自学将要讲授的功课。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一:“ 乐华 的小小的书柜里有着《辞源》,他预习功课时常常请教它。”
  2.事先演习。《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我决定晚上搞一次预习发言会。”
  众所周知,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
  一、预习课文要做到如下六点:
  先画段,再画圈,三画需认字,四画翘舌音,五画疑难处,最后画好词句。这个口诀称为“六画读书预习法”。(其中前“四画”在一年级开始学习使用,“五画、六画”在二年级开始学习使用)其含义是:“一画段”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用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序号。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二画圈”即学生在完成“一画段”后,对照课后生字表中需要“学会”的生字,在课文中用“O”画出,这样用“O”一画就使学生明确了哪些是要求“学会”的,哪些是要求“会认”的。“三画需认字”就是画完要求“学会”的生字后,再对照要求“会认”的生字,用“V”在课文中画出,以区别要求“学会”的字。“四画翘舌音”,就是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含翘舌音的音节用“-”在其下面画出来,以利于正确的读书。“五画疑难处”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上面画法之后,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再其右边画出。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方有所得。长此以往,真正养成了“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六画好词句”就是指学生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帮助自己正确、快速的理解课文等。老师就要求教给学生用波浪线“~~”画出。这为培养学生“自能读书”奠定了坚实的一步。
  二、中高年级预习
  基础方法: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主要是训练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2.对自己不理解的词和挑出的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或字典写出词义。说说对重点词的理解。(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主要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的能力,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扫除障碍。
  3.画出重点句或课文后要求体会含义或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感受。—主要是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说出你的理由。—主要是训练学生分段的能力。基本做法:
  A、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B、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
  C、文章我们可分为几段?D、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写了什么。
  (1)摘抄法。相关段落如果在写法上采用的是“段首概括”法、“总——分——总”、“总——分”、“分——总”的方式,就可以采用这种概括方式。
  (2)取主舍次法。一段中有几层意思,对最重要的一层作为概括段落大意的重点。
  (3)综合法。就是围绕文章的中心进行概括。
  (4)合并法。如《桂林山水》。
  5.抓住中心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主要是训练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中心思想的能力。
  6.搜资料
  (1)关于作者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有些课文出自于大家之手,预习时可以利用手边的资料,网络工具对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有个了解。这可以比较好的帮助同学理解课文的有关内容。
  (2)关于背景  新课标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作为高年级的同学,应当有能力了解一些课文的历史背景,如:《金色的鱼钩》、《负荆请罪》、《将相和》、《詹天佑》、《草船借箭》等感受经典,只有搜集并查阅相关的图片、数据、光碟、文字资料,才会对课文所涉及到的历史有一个了解,才会在课堂上更易理解老师的讲授。
  7.做批注
  学习语文主要是品读。品读在预习中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品读含义深刻的,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从中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向我们揭示了什么道理。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欣赏的字、词、句,哪怕是一个标点的使用好处,都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标点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这样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长期坚持下去,探索能力会逐步提高。
  8.读书笔记
  先看清楚要预习的内容,哪里看不懂写到笔记本上,或者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合上书,把记得的东西回想一下,思考不懂的,写下记得的重点。课后,拿出预习笔记,查看原来不懂的问题是否已经解决。
  三、分课型预习
  1.讲读课文
  (1)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课上,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2)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和对文章层次段落作批注。预习一篇阅读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课前的预习可以从读、圈、查、划、抄入手,循序渐进。
  A读。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
  B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
  C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
  D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可以用“//”试着给课文分段,并对各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批注。
  E抄。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巩固记忆。抄写的过程中数量可以自己决定。
  (3)解决课后思考题。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
  2.自读课文
  每个教学单元均会安排“自读课文”的学习。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在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里,像这样较长篇幅的课文,通读一遍即会占用小半节课,要做好充分地课前预习,才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
  (1)阅读“自读提示”。心中明白文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带着问题,通读全文,解决字词。
  (2)理清文章的脉络。深入分析文章的重点段落,进行细致研读,在读文的过程中总结并作批注,理清文章表达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这样的预习已经是比较充分的了。
  3.作文课
  对于作文课的预习,可用“提前积累预习法”。作文教学切忌无准备状态下进行习作。从习作材料的搜集,活动的体验,情感的酝酿等,教师应根据本次习作要求做出精心地安排与准备,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我们可对习作要求进行改编,使学生能主动做好作文素材的积累工作。习作可从素材、语言、方法积累等方面着手做预习工作。
  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环节,做好了语文学习的预习,一定能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而有效率的学习,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兴趣、巩固素质教育的成果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健.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 考试周刊. 2015(15)
  [2] 颜花真.有效预习,发展个性[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3(07)
  [3] 曲别拉者.浅谈怎样指导小学生正确预习[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24)
  [4] 刘静.浅谈怎样指导小学生做好语文预习[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14)
  [5] 郝灿江.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策略与措施[J]. 青春岁月. 2013(05)
  [6] 卢春花.如何让语文预习更有效[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05)

 

  • 【发布时间】2015/7/21 17:37:51
  • 【点击频次】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