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找准切入点,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

 

【作者】 邵 辉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找准切入点,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

 

贵州省威宁县中水镇石板河小学 邵 辉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切入点的选择,有利于提供和调控学生思考方向,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所以教师要选择最佳切入点,给学生搭建阶梯,有利于学生顺利理解课文。作为教学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小学,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更应如此,这也是生本教育走进课堂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切入点;探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切入点的选择,有利于提供和调控学生思考方向,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所以教师要选择最佳切入点,给学生搭建阶梯,有利于学生顺利理解课文。作为教学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小学,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更应如此,这也是生本教育走进课堂的具体体现。
  好的切入点,不是主观臆断的。教师对教材见识的高下深浅,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分析把握,对教学效果的预测和控制,都尽显在切入点的选择与确定之中。切入点的选择是灵活的,可以因教材而异、因教学对象而异、因教师而异,看起来似乎无方法可以参照,然而却有原则与规律可循。
  定准重难点切入。确定好重难点,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首先,要吃透新课标。教师要能准确把握小学语文学科、教材、教学的性质、规律、特点、重点、难点、要点等。在备课和上课时要特别注意确定要教授和训练的双基内容,并一一落实,切忌浮在思想、情感、情节等的表面上。其次,确定教学重难点要以学生的需求为依据。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
  根据不同文体切入。文章文体不同,作者写作的要求和方法也不同。如文学作品中小说需要把握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散文需要把握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诗歌需要把握它的意象、情感、节奏、韵律;戏剧需要把握它的矛盾冲突、人物个性、环境渲染等。又如实用性文体中,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事件经过、事件结果六要素;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说明文有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要素。所以抓住以上特点,我们的教学思路也会变得十分的清楚。
  以文本空白为切入点文本的空白点,是指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激发读者想象的意蕴空间,它等待着读者去发现,去填补和阐释。当我们利用课文的空白,让孩子凭借课文的内容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写话时,才能充分感受到他们思想与灵感的火花。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捕捉住空白中的有效练笔点,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触动学生的真实思想,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从文章的插图切入。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文字一样,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与文字相比较,色彩亮丽的插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他们获得课文的相关信息,激发他们的美感,激活他们的思维。因而,以美丽的图画为切入点,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时,首先,通过课件展示几幅优美的山里的风景,在尽情地欣赏画面之后,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表达的时间,质疑、赞美、渴望将溢于课堂,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学生们会感到“大山”景美,人美,文也美。依景学文,依文赏景悟情的教学会如行云流水。
  从文章的背景切入。文章背景的介绍是学好语文的有效手段之一,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文章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是纪实的,有的是历史上的真实故事,有的是现代社会中的生活片段。让学生了解一定量的课外资料,对于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是有帮助的,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文本,而对于这一类文章,其背后总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来历。而这些课本以外的趣闻轶事,对于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是很有帮助的,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讲述文章的背景知识时不能机械地宣读,要编成精彩的故事片断讲给学生听。当然,文章背景的引入要讲究策略,讲究艺术,要适时适量。可以采用编故事讲给学生听,可以由学生收集资料汇报,可以通过多媒体、观看影视片段等。所以,背景的切入要以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引起共鸣为出发点。小学语文中的课文,有写人叙事的,有写景说理的,可谓内容丰富,文体多样,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并不能机械地将某篇文章归入哪一类来寻找切入点,一篇课文的教学,要抓的“点”,要切入的“点”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走进文本,细细研读,发现最能让学生及时有效地走进文本的地方在哪?最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地方在哪?最能让学生思维有所发挥的地方在哪?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信息和路径具体到每一篇文章,我们并不能千篇一律地将文章归入某一类来寻找切入点,要细细品味文章,看看文章中最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地方在哪?最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所发挥的地方在哪?寻找文章的切入点,其目的不只是为了读懂课文,而是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选择教学切入点也需注意:一、切口要小巧,视野要宏大,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往往切点越小,越能体现作者别具机杼的匠心,越能激发学生研讨交流的兴趣,越便于师生集中有限的时间突破重点难点。二、要透辟深刻,切点中肯。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应是师生研读全文的一个突破口,这个切入点必须有较强的辐射性,有一定的深度。否则切而不入,事倍功半,甚至把学生引入思维的歧路,弄巧成拙。
  创设情景寻找切入点。文学作品离不开特定的“情”和“景”。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的实施者和受教者也都是充满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教师有意识地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不仅能够焕发出语文课本身所具有的活力,而且也能有效地点燃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一需要,成为学生增长知识、陶冶品质、培育情感和进行审美体验的过程。不管如何寻找“切入点”,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内容,为后面的教学开好头,打了基础。具体到每一篇文章,我们并不能千篇一律地将文章归入某一类来寻找,要细细品味文章,看看文章中最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地方在哪?最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所发挥的地方在哪?学生的思维有其年龄特点,对文章的感悟和兴趣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以背景为切入点。在教材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文章是纪实的,有的是历史上的真实事,有的是现代社会中的生活片断。对于这一类文章,其背后总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来历。而这些课本以外的趣闻轶事,对于提高探究的欲望是很有帮助的,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但注意的是讲述文章的背景知识时不能机械地宣读,要编成精彩的故事片断,或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背景环境更有感染力,更好的与作者、文章产生共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选好课文的切入点学习理解课文,不仅是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的一种重要手段,应该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语文阅读能力,更是生本教育走进课堂的具体体现。从现在我们教育的实际来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远比教授学生知识重要。

 

  • 【发布时间】2015/7/22 10:32:43
  • 【点击频次】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