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

 

【作者】 左尚云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

 

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海雍小学 左尚云

 

  生态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个体生命生态,生态平衡是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个体生命生态注重身心发展的和谐,不但要讲求生理发展的和谐,而且要讲求心理发展的和谐。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成一体的、有生命力的生态小环境,由这些独立生命组成的课堂无疑便是一个生态大环境,它不仅需要讲究“生态平衡”,更需要“生态保护”。这是对生命世界的关爱和尊重。建立生态课堂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课堂诸要素的和谐发展,相互促进。在诸多学科当中,数学是比较单调和乏味的,而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远远比不上语文那样生动有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精心预设,是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倡并建立生态数学课堂的目的,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关注知识传授的方法、过程与学生情感之间的共鸣与互动,关注学生个体,善待学生差异,凸现人文情怀,让学生在愉快、和谐、健康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以下就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对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做法:
  一、生态课堂是有生机活力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便会精神专注,情绪激昂,积极投入,其结果是丰收与高效;没有兴趣,就表现得被动、慵懒、没精打采,其结果是无效或低效。构建生态课堂的目的,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一节课的兴趣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前导入是否精彩、诱人,能否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有趣的课前导入,不但可以解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投入学习当中,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救知欲,诱发出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比如我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节时,首先不是给学生灌输“圆的定义是由绕一定点并以相同的距离运动的轨迹。”这样抽象的概念,而是谈笑自如地问道:“同学们,你们谁知道自己家的车轮子有多大?旋转一周能跑多少路?”然后又问:“你能画出一个给定周长的圆吗?”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兴趣大增,求知欲被迅速调动了起来。接着再给他们讲解什么是圆、什么是周长、什么是半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和计算方法、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精确计算圆周率的意义等问题,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目的明确,思路清晰,探索欲望强烈,勤于动口,善于动手,驰骋想象,放飞自由的心灵,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厚积而薄发,在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可行性和趣味性上下功夫,要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用朴素、简约的道理讲出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要为学生预留自主思考的空间,提供充分交流、展示的机会。通过学生的交流展示,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帮助学生搭建思维的脚手架,指引学生走出困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生态课堂是和谐发展的课堂
  生态的就是和谐的,构建生态课堂也就是构建和谐课堂。现代化的教育应该是和谐的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和谐一般是指人际关系而言,课堂中的和谐包括师生之间的和谐与生生之间的和谐两个方面。
  1、师生之间的和谐。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首先必须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气氛,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可以信赖和亲近的。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自由、自在、自如地参与课堂活动,敢于质疑,敢于提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要求、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有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发展为起点,以学生发展为归宿,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处处体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处处展现教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内在精神气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2、生生之间的和谐。传统的课堂,老师只关注好学生,喜欢好学生,讲课活动变成了老师与好学生的一唱一和,而其他的学生则变成了陪衬或木头式的呆鸡。久而久之,便会出现两极分化,一般学生尤其是差生便会产生厌倦情绪,反正听不懂,听也是白听,要么傻乎乎地坐着打磕睡,要么偷偷地搞一些自己喜欢的小动作。作业不会作,要么干脆不作,要么为应付差事进行抄袭。情感上与老师疏远,与好学生搞对立、不团结。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帮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内容选择要有所不同,具有梯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作业应分类,可设置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等,要使优秀生在学习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得到激励,学困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有集体观念,要提倡合作学习、帮扶学习,在小组讨论和完成作业时,要把好中差学生进行搭配,让好学生帮助带动差生共同进步。
  三、生态课堂是张弛有度的课堂
  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的学生每每都拿第一,可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却远远落后于美国与日本等国。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人的教育是功利性的,学生苦学、死学就是为了拿到一张文凭,成功就业,找到饭碗。一旦达到了目的,就再也不想学习钻研了。功利性的教育以考分为目标,以考试为手段,这种缺乏兴趣的学习让学生“灶下了”、厌倦了,一旦参加了工作就只有躺在文凭上吃老本的份儿了,哪还有继续钻研学问的兴趣呢?这就是中国现存的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倡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变“灌输式教学”为“趣味性教学”,变“功利驱动”为“兴趣驱动”,这是目前教育改革的目的所在。
  反映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不能一味地搞灌输式教学,让学生苦学、死学。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要做到张弛有度,波浪式推进,不能过于紧张,也不能过于松懈。让学生全神专注、精力集中的解析式教学不能超过15分钟,否则会造成学生的疲劳和厌倦。要注意创设知识情境、问题情境和游戏情境,让学生心情愉悦地学习。要注意更新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结合生活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就象成尚荣先生所说的:“教师是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文化使者。”我们教师要踏进儿童世界的门,首先要拥有一颗真挚的童心,用这颗童心去理解儿童,才能“想儿童所想,急儿童所急。”我们的数学学什么,怎么学?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思考,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寻求适切的方法。这样才能让儿童心甘情愿、满心欢喜地顺着你的“导”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与思考能力,彰显儿童独特的天性。只有让儿童身心健康,精神愉悦,心中充满着阳光和绿色的课堂,才能称之为生态课堂。

 

  • 【发布时间】2015/7/22 10:34:27
  • 【点击频次】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