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变“学”为“做”

 

【作者】 彭永凤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变“学”为“做”

 

贵州省思南县瓮溪镇司都坝小学 彭永凤

 

  【摘 要】 在本文中笔者从“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做’”;“设计巧妙的做法,使学生能‘做’”;“营造‘问’的机会,使学生想‘做’”;“提供猜想条件,使学生敢‘做’”;“激发争辩训练,让学生争‘做’”;“优化课堂练习,使学生会‘做’”六个方面对题目进行论证。
  【关键词】 用课标;创新;数学教学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浅议几点个人肤浅的体会。
  一、 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做学乐“做”
  在可疼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微笑的表情,信任的眼神,甜美的语言,饱满的情怀,处处是学生趁机在一种较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还应有三个特点;1、当学生主力已基本集中的前提下,允许他们有自由的坐姿,不必让学生正襟危坐,造成生理疲劳。2、当学生课堂上有疑问时,可以不举手就自由发言,这样能随时扑捉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3、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并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这样会激起学生说的更多更好的愿望。再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的依赖心理,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地探索和思考,并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获取新知识的性格特征。
  二、设计巧妙的教法,使学生能“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创设富有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便会孕育而生。例如,我在将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出了这样一道题,小营村有棉田45公顷,棉田占耕地面积的,耕地面积有多少公顷?读题和画完线段图后,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线段图所表示题意,而这样设问:“看着线段图,设能打这个图所表示的题意说出来,仔细观察,试试看你能说几种?”学生立即陷入思考中,不一会儿小手唰唰地举了起来,除了书本上叙述的“已知耕地的是45公顷,求耕地面积有多少?”之外,学生又说出了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的子分是45公顷,求5份是多少公顷?这样设计,学生不仅凭图能“做”,则激活了思维,也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结果这个例题没有拘泥于课本中的一种解法,而想出了多种答案;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不拘一格,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营造“问”的机会,使学生想“做”
  善不善于提出问题,要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的尺度。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生“怎样问”上下功夫,努力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认知矛盾”,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下,引发学生想“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做好心理准备。
  四、 提供猜想条件,使学生敢“做”
  想象是创设思维的重要特征,是科学发展的前奏。大科学家牛顿曾讲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发现。”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勤于猜想,敢于猜想。
  五、 激争辩训练,让学生争“做”
  在数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由争辩的学风。小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盲目随从,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此,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争先”、“求胜”的心理,当学生回答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时,教师要不断使用“他的说法对吗?”、“谁还有更巧妙的方法”等语言去激发他们争着去“做”。例如在学习对称轴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三角形没对称轴,有的说有一条,还有的说有三条,各自阐述自己的见解,李明为了充分证明自己的判断正确,拿出来了一个等腰三角形,说:“你看,这不是一条对称轴吗?”王达不甘示弱,为了驳倒对方,他拿出一个等腰三角形,他不是有三条对称轴吗?王斌拿出一个一般三角形说:“你看这不是没有一条对称轴吗?”三人争得面红耳赤,此时笔者因势利导,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不要盲目的一概而论。面对这样的争论,学生的打闹必是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争辩激烈时,思维达到白热化状态,智力则能达到平时难以进入的超常状态,不时还能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六、优化课堂练习,使学生会“做”
  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练习的设计不仅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还要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教师应注意下两点:第一.形式上要新颖多样,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乐傲、会傲。如“走迷宫”、“数学医生”、“开火车”、“夺红旗”等。第二,要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练习的同时,精心设计些多余条件或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学得有个性、有创新。例如在新课授完以后,笔者又出一个有多余条件的题目:小明看一本书,5天读了40页,正好是这本书的,求这本书有多少页?对这样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学生不仅需要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选择必要的条件进行解答,而且还要判断解题的可能性,更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另外,在应用题的选材上,应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例如:在学生分数除法应用题,笔者采用对话的形式让一名学生说出的年龄,笔者告诉学生他的年龄是老师的倍,请学生利用这两个条件编一道今天学习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以及更坚定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 【发布时间】2015/8/5 16:46:16
  • 【点击频次】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