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诗意的语文学习

 

【作者】 向海蓉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诗意的语文学习

 

四川省旺苍县国华镇中心小学校 向海蓉

 

  语文是什么?这样的发问有时就像“是生存还是毁灭”一样折磨人。
  假如改成问语文不是什么?我想我们的回答或许就要干脆一些。
  语文不是高僧说教;
  语文不是痴人说梦;
  语文不是政治家玩措辞;语文不是经济学家搞预算;语文不是“一加一等于二”;
  语文不是“你不说我清楚,你越说我越糊涂”;
  ……
  语文就是语文,简简单单,朦朦胧胧,清清楚楚,有若即若离。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这些都说明了:语文最具情感,语文充满灵性;语文教学应是洋溢生机、迸发激情、充满诗意的情感舞台。
  因而语文学习的境界,也就在那“星光灿烂”与“灯火阑珊”处。语文学习是审美,语文学习是智慧的,语文学习是宽容的。
  1、审美学习——实现诗意的回归。
  当教师把注意力投注到没有押中作文题,当读书人把热情与炫耀摆放到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时,我们的语文无疑进入了雕虫小技的可悲境地。
  当一位阅卷老师把文章阅读的技巧习得如同主刀医师做外科手术一样脂肪脉络分明,当一位从未发表过一篇文章的写作课老师把作文的要义演绎得头头是道之际,我们的语文学习无疑担当了隐形杀手的卑劣角色。
  如果是王勃躲进小楼,那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就不会如此飘逸地栖落到诗人的笔端,只有在高峻的滕王阁上,诗人才会临风把酒,壮思遄飞。
  同样,阅读与欣赏也要打开门窗,让思想的骏马奔驰草原,在蓝天与远方的召唤中,读出那山那水那激情那遐想。
  千万不要把美女当标本图解、当范文解析。
  用寻找美的眼光去审视语文,语文是美丽的;语文是讲情的。
  2、智慧学习——实现理想的回归
  阅读是一种智慧,语文学习更是一种智慧体验。孔子读《诗》曰:“一言蔽之,诗无邪”这样的读法可谓慧眼独具,高屋建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陶渊明的读法更是大智如愚,率性而潇洒,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问以经济策,茫坠烟雾。”对于死抠经义不知化解的书呆,腐儒,大诗人李白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同时,坚决予以无情滴嘲讽。
  语文学习是诗意的,语文学习也是智慧的。语文学习有时如“春风知别苦,不以柳条青,”无理而有情;有时如“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有趣而无理;有时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有情也有趣;有时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趣更有理。
  智慧学习,要把文本当做人生、把文本当作社会解读,要在“天光云影共徘徊”中去领略语文的博大、自然与精深。还阅读以完整,还鉴赏以自由,还写作以个性。模糊与精确结合,开放与严谨并举,在智慧学习中,让智慧与遐思齐飞,从而在广阔的背景中实现语文理趣的回归。
  3、宽容学习——实现人本的回归
  语文是文化的厚重积淀,是生活的美丽呈现,是人生的智慧结晶。语文学习要给人春风拂面的愉悦,语文课堂必须是开放的、民主的、宽容的。
  宽容,既要有解读的包容——允许“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允许“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允许有理的叛逆(逆向思维),允许有情的错误(创造思维)。
  宽容,也要有环境的包容——允许学习怀着“挑战”走进课堂,允许学生带着“不满”出教室。教师的教不再是高高在上,学生的学也不再是言听计从。
  把学习嫁接到生活中。只有这样,语文学习才能实现人本的回归——既是品读语文,也是品读人生。
  最后,让我们重温一下春秋时代那一个其乐融融的学习场面吧。
  弟子们围坐一处,做老师的孔子便说,现在就请各人随便谈谈自己的志向吧。
  弟子曾点说,我的心愿很简单:暮春时节,身着轻薄俏丽的衣衫,跟着五六位成人、六七个少年,说说笑笑,去沂河边洗洗澡,到祭台上吹吹风。兴尽日落,大伙儿携着手,唱着歌,快快乐乐把家归。(原文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着沂,风乎舞,咏而归”)
  如此回答,你猜一代大师会怎样评说?
  如此学习,你说语文还是一种“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文字折磨吗?

 

  • 【发布时间】2015/8/31 16:29:13
  • 【点击频次】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