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者】 罗玉琼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发展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白沙镇中心小学 罗玉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建立形成发挥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完善人格,开放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摇篮”,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诱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首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兴趣因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巧妙地设计新课导入,一开始就让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予以高度专注,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更加敏锐,想象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活跃。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电教手段,进行直观教学,给学生以形、声、色的直感,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儿童好胜,老人好静。”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初生牛犊不畏虎”正是这种好胜心里,作“不畏”的支柱。因此,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行教学,将是一个莫大的资源开发。在教学过程中,我常用“词语接龙”竞赛、读书竞赛活动,利用学生争胜好强、互不服输的心理进行教学,不仅巩固了本节所学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
  三、开放学生的身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   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  和创造性。“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快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创  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空气、阳光和水。”这句话  是叶澜教授说的。是呀,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信息沟通的过程,是  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的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涌动着的生命体,教师要发扬民主,尊重学生,引导学生积  极参与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充满师生的激情,涌动着灵感,弥漫  着人情味,成为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动。
  在教学中,我们可对一些课堂常规进行废除和完善,以营造开  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如:引导课前预习,可先向学生开放  教学内容,让学生事先查找资料、搜集信息、预习新课等;引导有  错必纠,有疑就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解疑;允许围绕学习内容  轻声说话,允许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选喜欢的题回答, 可以按老师指定的发言,也可以抢答,可以同桌讨论,也可离座找  好朋友切磋……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氛围,学生心情愉快,他  们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的个性得到解放,老  师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过程中,也寻回自身  劳动价值的快乐。
  四、开放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提出: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个性选择,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最基本的条件,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创设一个想象的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舞台。如,我在执教课文《春天来了》一课中,在读完“麦苗醒来了,舒展着嫩绿的叶子”时,问孩子:“为什么麦苗在这时醒来,舒展嫩绿的叶子?”这一问题犹如一颗石子,在学生们的心海中荡起一朵朵思维的浪花。有的说:“春天来了,春雨下了,麦苗赶着来洗澡。”有的说:“春天里花都开了,麦苗也不肯落后呢。”……小孩的想象是那么丰富,那么美好,那么富有人情味,那么富有个性化,在他们心中,春天是人,春雷是人,麦苗是人,世间所有万物都有生命,这样的教学充分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意识,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个性。
  五、培养行为习惯,塑造良好个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小,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不强,难免会受到各种行为方式的影响。这就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使他们从小在心目中树立起正确的行为标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完美的人格个性,在低年级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渗透对小学生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爱祖国,爱自然的美好情感,明白做人的道理。懂文明讲礼貌,正确与同学之间进行交往,养成善于与人交流的习惯,使个性得到充分的活跃。
  六、教学生学会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道:“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又因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必须是会学习、会创造的人,所以教师教语文的关键是要教给学生灵活的学习方法和读书方法,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个性的目的。即:学习中让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耳到、手到,做到不动笔就不学习,做到把书读“活”。因为“尽信书,故不如无书;而尽不信书,则又如无书:不尽信书,斯为中道。”所以教师要重视学法和读法的指导。如,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不要孤立地让学生去背下来,而要教会学生理解词语方法,在原文中找到不理解的词语,作上重点符号,接着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探究,然后发现,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有的词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有的可以通过查工具书理解,有的还可以用近义词理解。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探究到了学习的方法,以后学生遇到不会理解的词语,也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词语的意思了。这种做法不正是体现了“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一渔,终身受用”的古训吗?
  每个学生生来具有一定的潜能,教育就是要把每个人天赋的潜能发挥出来,现代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习者的选择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今天的教育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应该让他们学会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历练个性,让其个性得以自由发展。

 

  • 【发布时间】2015/8/31 16:57:37
  • 【点击频次】493